
生活中心/葉為襄、董子誠 台北報導
花東幅員遼闊,偏鄉就醫往返常常耗盡一家子的時間與資源,不過,花蓮門諾醫院,用77年的堅持,跨越超過三千萬公里,從義肢不合身的身障病友,到必須在鼻胃管與尊嚴間掙扎的長者,還有發展遲緩需要早療的孩子,門諾醫院用「不放棄」的精神,讓醫療真的走到最需要的角落。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鏟子超人挺進東部,花東地區幅員遼闊,當地花蓮門諾醫院,77年來,跨越3000萬公里,陪伴數千個家庭。門諾醫院語言治療師許原豪:「他吞東西喉嚨會動,另外一個就是眼睛會動,那他也不能夠說話,那這個時候,但是他在當時又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他吃東西開始有嗆的狀況,這個肺炎,家屬也準備要把他放鼻胃管,那這個時候呢,他全身唯二,就是唯一會動的地方,就是眼淚他就不斷地一直掉下來。」

邀請病友和家屬現身說法,分享如何在醫療兩難中堅持下去。門諾醫院總執行長張文信:「我們也要給他們有很好的宿舍,我們昨天也為他們住宿舍的人,辦中秋烤肉,其實就是想盡辦法,讓這些好的人能夠留在花蓮,然後在大家的支持之下,能夠讓這樣的缺口,要等三個月的這樣的週期,能夠再縮短。」靠行動醫療深入偏鄉,講述醫院如何陪他們,走過最辛苦時刻。

門諾醫院職能治療組長邱牧恩:「那我在早療服務,大概十幾年的期間,也看到大家對於早療,越來越認知它的重要性,跟去這個標籤化,自從到我的人會是,我們現在非常需要去投入的,再來就是我們可能都需要上山下海,我們需要有車輛,我們需要有很多的資源,幫助我們安全的運動,我們要有中心。」真實聲音,突顯醫療資源不均的困境,門諾醫院用77年實踐「不放棄」,也期待更多社會支持,一起守護後山每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