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早期在愚人節的時候,日本Google都會為了推廣「Google日文輸入法」來推出許多惡搞的鍵盤輸入裝置。但從2021年起,日本Google選在「10月1日」這天,為了呼應「101鍵盤」,推出各種惡搞的輸入裝置。今年則是推出讓人覺得十分懷舊的「黑電話轉盤輸入法」。
早期在愚人節的時候,日本Google都會為了推廣「Google日文輸入法」來推出許多惡搞的鍵盤輸入裝置。但從2021年起,日本Google選在「10月1日」這天,為了呼應「101鍵盤」,推出各種惡搞的輸入裝置。今年則是推出讓人覺得十分懷舊的「黑電話轉盤輸入法」。
根據日本科技網站「気になる、記になる…」與日本Google官方頁面「來自Gboard團隊的新鍵盤提案2025」的介紹,Gboard團隊公開一款可動手自製的「Gboard撥盤版本(Gboard ダイヤルバージョン)」,主打把「旋轉」變成輸入動作,讓鍵盤從以往的敲擊、按壓,改以撥轉輸入文字;外觀排列多個圓形撥盤,造型與老式黑電話(黒電話)相仿,使用者將手指置入鍵孔、順勢轉動即可完成輸入,轉動時還會發出帶有年代感的「嘰—咯—嘰—咯—」聲響,刻意營造懷舊手感。

這款撥盤式鍵盤延續團隊每年在10月1日端出「101鍵盤(101キーボード)」主題創作的傳統。自2021年起,Gboard團隊固定在同一天發表年度作品:2021年是「Gboard茶杯版本(Gboard 湯呑みバージョン)」、2022年是「Gboard棒版本(Gboard 棒バージョン)」、2023年是「Gboard帽版本(Gboard 帽バージョン)」、2024年則推出「Gboard雙面版本(Gboard 両面バージョン)」;今年的第14代提案,則以撥盤回歸「旋轉」本能,試圖在新穎與直覺之間取得平衡。
團隊表示,若將傳統電話式撥盤直接挪用到鍵盤,會出現按鍵越多就越笨重、旋轉越慢的瓶頸;因此本次改以「三重配置」主撥盤設計,宣稱同時達成「顯著縮小化」「3倍高速化」,並加入「並行輸入」的能力。功能區規劃上,Enter與數字鍵採貼合慣用手的佈局,游標與功能鍵亦獨立設為撥盤,盼降低誤觸、提升確實性;撥盤回復的節奏,則留給使用者短暫停頓與思考的空間,形成與傳統鍵擊不同的輸入韻律。
Gboard團隊同時回顧自家行動鍵盤應用的演進。Gboard是一款面向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鍵盤,除轉換效能與主題自訂,還具備語音輸入、翻譯與手寫等功能;官方舉例,使用手寫即可輕鬆輸入表情如(ˆoˆ)/或讀音不明的難字。為了打造更具識別度的輸入體驗,近年持續推出一系列「不按」的鍵盤裝置提案,讓輸入方式不侷限於按鍵。
此次撥盤版本在造型上也延伸出配件的想像。官方說明,後續正考慮增添依工作或喜好打造的多色外觀、與沉穩居家風格相配的荷葉邊外罩(frill),以及可擴充的滑鼠座與捲線(捲曲)線等組件,試圖把復古語彙融入日常書桌場景。為呼應發表檔期,網站針對「為何選在10月1日」設計了常見問答:因101鍵盤在市場上被廣泛採用,便以諧音將年度創作固定於10月1日公開。
在產品取得方式上,團隊明確表示沒有販售計劃,但已開源釋出設計圖,鼓勵有興趣者按圖自製同類裝置。官方FAQ亦以幽默口吻補充適用年齡「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提醒這是一款「不按」鍵盤。至於實際體驗,官方主打「歷史作為後盾、撥盤帶來踏實手感」,盼以聽覺與觸覺的雙重記憶,讓使用者進入全新的輸入情境。
回到今年的核心訴求,團隊強調從「按」的習慣中退一步思考,嘗試以旋轉重新定義「鍵盤為何物」。撥盤的曲線操作、聲響與節奏,與鍵擊的即時回饋形成對比;而以三重主撥盤解決大型化與速度問題,則是這次工程實作的關鍵。官方以「哥白尼式的轉回」形容這波嘗試,寄望在持續探索更舒適輸入方式的路上,讓懷舊與創新同時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