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
日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有許多志工化身「鏟子超人」前往光復鄉救災,不眠不休投入清理與復原工作,善舉感動國人。不過,這些舉動雖然暖心,但不少人也好奇後續是否會有其他天災狀況?對此,前內政部長李鴻源1日表示,點出「2背後隱憂」示警花蓮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地質相對脆弱的地方」,感嘆「不是我們能掌控的」。

李鴻源近日登上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談及花蓮目前堰塞湖的狀況,他表示「基本賞我掌握的數字,大概已經剩下600萬噸,那600萬噸它即使全部都下來,這樣的一個洪水量,河川是可以吸收的,我是覺得問題不大」,但下秒他卻點出關鍵,透露水利署有一個1800公尺的堤防缺口,要趕快補起來,未來補起來後,「基本上,我覺得問題已經不大了」。
不過,話雖如此,李鴻源仍點出「2背後隱憂」,表示首先要看「颱風」會不會來,透露目前左邊的山壁相對是脆弱,如果再來一個大豪雨把它崩下來,這時候原來的缺口就會堵住,屆時就會形成第二次的堰塞湖,就會開始再蓄水。

至於第2個隱憂則是「地震」,李鴻源表示「今天到目前為止,我們只能講說,不幸中的大幸,沒有地震」,坦言在災區這個環境,「只要有5級、大概5級弱(地震),這些崩塌地就會下來,下來就會形成另外一個堰塞湖」。他強調,「會發生堰塞湖的地方,它永遠在這個地方發生,因為跟兩邊山壁的地質結構有關係,那這個地方(花蓮)就是一個地質相對脆弱的地方,但是目前應該是沒有立即危險」。
李鴻源坦言,兩個月以後萬一有颱風來,這也並非他們所能掌控,並透露現在災區都在修復當中,「用太空包基本上應該滿快的」;至於能做的提早準備為何?他則表示「能準備的就是,趕快把堤防缺口堵起來,沒有了,其他你能準備什麼?就是讓淤泥清走,讓災民可以回到生活節奏,是我們可以做的,至於秋颱什麼時候來、會下多少雨,這個也不是我們能掌控的」。
此外,李鴻源也透露這次颱風根本沒有登陸,只是外圍環流掃過而已,就對花蓮造成如此大影響,讓他回憶起民國100年有個颱風,也是離台灣還有一段距離,結果在蘇澳白米甕溪,短短1個小時下了180毫米,「這種雨下在哪裡,哪裡都吃不消」,感嘆「颱風的因素,我只能說越來越難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