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男星于朦朧日前墜樓身亡,官方僅簡短通報「酒後意外墜樓」,並火速排除刑事因素,卻未交代更多細節,隨即引發輿論質疑,各種牽扯政治陰謀的討論更吸引各國網友加入討論,事件不僅在中國網路掀起巨大震動,更突破防火牆受到國際媒體高度關注。英國《BBC》早在9月23日便以頭版頭條報導此案,直指「官方通報後,民眾為何仍質疑」;如今美國權威媒體《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也罕見發表長文,深入剖析中國的輿論審查如何反成「謠言孵化器」,讓于朦朧之死從單一案件,演變成檢驗中共媒體掌控力的縮影。


報導強調,中國嚴格的網路審查試圖刪除一切質疑與討論,但效果適得其反,紛紛以隱晦語或另開帳號進行「數位游擊戰」,質疑為何一名知名演員的死訊會被草率結案,並與過往多起「明星離奇死亡」相提並論,並分析認為,審查本意在於消除爭議,卻往往因過度壓制,讓「封鎖本身」成為焦點,進一步助長民間的猜測與不信任。

《外交政策》點出,于朦朧事件的效應超越娛樂圈,凸顯中共對輿論控制的侷限性,其中更直言,中國粉絲文化在高壓生活環境下成為群眾暫時的精神出口,當偶像驟然離世卻遭冷處理,民眾更容易把失望轉化為對體制的質疑,雖然官方強勢審查多半能最終壓下風波,但每一次「破口」都會在部分人心中種下不信任的種子,侵蝕政權正當性,從BBC到《外交政策》接連出手,更顯示于朦朧之死早已不是單純的明星新聞,而是一面折射中國媒體管控與社會信任危機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