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導致下游變成水鄉澤國,造成至少18死亡、6人失蹤。災難過後,全台的堰塞湖,成了各界關注焦點。實際上,有的堰塞湖經過人工整治,有可能發展成生態旅遊景點,像是阿里山水漾森林、陽明山夢幻湖等。但水利專家也表示,每個堰塞湖的條件不同,唯有做好監控、提升防災韌性,才能跟這"山上的海嘯"好好共存。
目擊者(9/23):「橋不見了要掉了橋掉了。」滾滾洪水,夾雜大量砂石,整座橋瞬間被沖斷,觸目驚心。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至少18人死亡,至今6人失蹤。台大地質系榮譽教授陳文山:「一般堰塞湖的消失自然消失來講,就是它慢慢溢流慢慢去切割,讓你的這個壩體慢慢降低,然後它自然而然它就消失掉,這是一般來講最好的狀況,這種情形來講,一般它的堰塞湖的量體是不大的。」地質系教授直言,解決堰塞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慢慢溢流、自然消失,或是經由人工整治後,夯實周遭土石,還可能像阿里山水漾森林、陽明山夢幻湖變成景點。

921大地震後,在九份二山、雲林古坑形成的巨大堰塞湖,當時水利署緊急開挖洩洪道。颱風帶來豪雨,沖刷大量土石,也有望"填平"堰塞湖。2002年,花蓮太魯閣立霧溪旁的堰塞湖,因為壩體是堅硬的盤岩,當時採用放置炸藥爆破。條件不一樣,能採取的方案也不同。但專家形容,堰塞湖是一頭洪水猛獸,如同山上的海嘯。前內政部長李鴻源(9/24):「什麼時候會溢流,就完全決定於你下多少的雨,那這個東西都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所以我們也只能講,還好有做這樣的研究有做這樣的疏散,不然人命傷亡,恐怕會比大家想像的還要大很多。」

美麗又宏偉的堰塞湖,暗藏危機。人們也必須做好監測預警,提升防災韌性,才能與天災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