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堤防修復工程達95% 解除紅色警戒有4大要件

  • 發佈時間:2025/10/06 23:21更新時間:2025/10/06 23:21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馬太鞍溪堤防修復工程達95% 解除紅色警戒有4大要件
馬太鞍溪堤防修復工程達95% 。(圖/民視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了強化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防線,中央與地方持續在花蓮進行搶修作業,經過日夜趕工,已完成2860公尺5公尺高臨時土堤,11號前會再加固,目前的土堤防護,可以因應日雨量200毫米內的水量,不會有安全問題,但要解除紅色警戒,還有四大要件,要同步達成。

更多新聞: 快新聞/直擊馬太鞍溪堰塞湖 無人機空拍最新畫面曝光

工人賣力敲打,在土堤上,進行鋼絲網噴漿加固作業,導水路線,也持續趕工中。

河道上,重機具持續開挖淤泥,怪手吊掛堤防、沙包,加強堤防復土保護,要趁東北季風帶來雨勢前,完成第一道防線,光復馬太鞍溪,土堤施工進度接近95%,但要解除堰塞湖紅色警戒,有四大要件。

馬太鞍溪堤防修復工程達95% 解除紅色警戒有4大要件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圖/民視新聞)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第一個要件就是我們要評估的判斷出來,堰塞湖的水的流量是不是會造成衝擊,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安全堤防,2860公尺的堤防現在目前修復的狀況,我們已經加高到5公尺,它有三層防護,最後一層防護雖然是土堤,但是我們在表面上面也鋪了鋼網,跟固定的泥漿、水泥漿也把它固化。」

透過空拍畫面看見,目前堰塞湖水量穩定溢流,未見異常,日雨量不超過200毫米,就不會有安全問題,不過下游河道土砂淤積嚴重,除了評估水流量、加護土堤,避免衝擊,還要持續疏浚,比現行開挖20~30萬立方公尺,再更深,最後也要請縣府完成地方撤離計畫,警戒才能解除。

馬太鞍溪堤防修復工程達95% 解除紅色警戒有4大要件
解除紅色警戒有4大要件。(圖/民視新聞)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10/6)的工作重點,是全面災區的側溝清理,由環境部調整所有全國的清溝車,來到災區之後,我們預計在10/18,要達成所有清溝的工作任務要達成。」

當前針對災區全面側溝清理之餘,軍方上校指揮官,將全權負責佛祖街以北地區救災工作,拚兩天內全面復原,鳳林鎮則劃為第8個災後復原責任區,7號開始派兵力進入,加速救援工作。

更多新聞: 快新聞/徐榛蔚踹共!花蓮未受災村「每戶爽拿5萬慰助金」 3村長率民眾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