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陳堯棋 、董子誠 台北報導
花蓮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光復市區,其中大平村、大同村佛祖街一帶,因地勢低窪受創嚴重,加上河床地勢抬高,經評估可能無法居住。中央前進協調所針對71戶重災戶,以「離災不離村」為原則,提供租屋、貨櫃屋及中繼屋等安置方案,其中40戶願意住中繼屋。
民視記者 陳堯棋:「位在佛祖街的低窪地區,一共71戶受災戶,經盤點訪查一共有40戶,同意興蓋中繼屋,目前已在糖廠周邊尋覓三塊公有地,將評估分階段興建。」
佛祖街重災戶,房屋整修之路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而在等待的這段期間,居民們只希望有個短暫的安身之處。

佛祖街受災戶 林先生:「回來我沒地方住啊,我現在都是住我花蓮大哥的家,來回來回通車也不方便嘛。」
佛祖街受災戶 高先生:「不能總是一直住在民宿,或者是安置所的部分,所以短期應該是中繼宅,是越快處理好越好。」
由於佛祖街靠近馬太鞍溪堤防,淤泥相當深,經過連日來軍民合力,目前剩35戶還未「出土」。
中央前進協調所,針對71戶重災戶,以「離災不離村」為原則,提供租屋、貨櫃屋及中繼屋等安置方案。
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 季連成:「那這個安置短期的收容,我們也會做這個房屋補貼的方式,來補貼他們,租金的補貼方式來補貼他們,讓他們能夠,一直住到中繼屋蓋完為止。」

協調官承諾會,補貼會提供到中繼屋蓋完。不過有屋主坦言,因為佛祖街鄰近堤防,如果沒解決,還是不敢回家住。
佛祖街受災戶 林先生:「除非他們可以把周圍的這些土,淤泥都清掉包含旁邊的農田,因為我們房子已經比旁邊的農田,都還要低了嘛,那有可能下雨,它土或水流又會積進來,所以就可能就不安全了,那如果是這種情況下的話,我覺得我們可能就是要考慮說,後面是看是不是要異地重建之類的。」
佛祖街受災戶 高先生:「這邊住了80年啊,根本都沒事好不好,這次就是堰塞湖的問題,整個這個堤防就被潰堤了,那個要治本的問題就是堰塞湖,然後堤防要加高加固。」
災後重建的漫漫長路,該怎麼走,對政府與災民來說,都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