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05年英國組織Help the Hospices(現為Hospice UK)提倡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日」,爾後世界安寧療護聯盟(World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簡稱WHPCA)每年訂定年度主題,邀請全球共同為安寧緩和療護發聲。去(113)年為10月12日,主題為:十年緩和照護路:我們做得如何?(Ten Years Since the Resolution: How are we doing?)」,藉以提升民眾對安寧緩和療護的認識。
今年2025年世界安寧日是10月11日,主題為:實現承諾:安寧緩和醫療全民可及(Achieving the promise:Universal access to palliative care 11 October 2025),期待世界各國能儘快依WHA的決議文,推動並建立具可近性的安寧緩和醫療網絡以照護許多不可逆疾病的病人及家屬。
今年世界安寧日的同時,特別第一次揭示全球安寧緩和醫療排名:並呈現全球超過一半地區無法獲得基本照顧。西班牙那瓦拉大學的ATLANTES 全球安寧緩和醫療觀察站發佈《全球安寧緩和醫療地圖》,分析並比較全世界201個國家的情況。
2025年10月9日——根據由那瓦拉大學文化與社會研究所(ICS)所屬的 ATLANTES 全球安寧緩和醫療觀察站推動的《全球安寧緩和醫療地圖》顯示,全球超過一半的國家無法獲得基本的安寧緩和醫療服務。該研究由 Carlos Centeno 博士與 Vilma Tripodoro 博士主導,是安寧領域首個正式全球排名,涵蓋了201個國家和地區的數據。研究結果揭示出令人擔憂的不平等現象:全球絕大多數的安寧緩和醫療系統集中於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
這項研究發表於《疼痛與症狀管理期刊》(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採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的嚴謹方法進行,ATLANTES 本身也是 WHO 的合作中心。研究亦得到「全球臨終與安寧療護聯盟」(WHPCA)支持。研究發佈的時間恰逢「世界臨終與安寧緩和醫療日」(10月11日),今年的主題是:「實現承諾:安寧緩和醫療全民可及」。
該《全球地圖》透過14項指標從六個面向評估各國的安寧緩和醫療發展情況,包括:社區賦權、醫療政策、科研、教育、基本藥物使用,以及成人與兒童的安寧療護提供情況。最終將各國分為四個發展等級:1.初步階段(40%)、2.發展中階段(28%)、3.已建立階段(17%)、4.高度發展階段(14%)。
這份前所未有的排名中,德國位居第一,其次是荷蘭和台灣,台灣的評分高居世界第三,列在高度發展階段,呈現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水準已名列世界前矛。台灣安寧緩和醫療學會理事長程劭儀教授表示,台灣安寧緩和醫療受到國際肯定,表示過去三十多年來,政府、醫界及民間共同努力的成果,實為台灣醫療之光,未來更要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教學、國際合作研究及建立符合在地化的周全照護體系。

長期投入安寧緩和醫療領域的前衞福部部長邱泰源教授則表示,本次評比得到WHO層級的認定,對台灣全人醫療發展及醫療人權重視極具意義,非常感謝各界長期的支持及努力,更顯現台灣未能充分參與國際醫療公衞組織的不合理性。
邱泰源也強調,在這一年多政府與全國醫療院所共同推動健康台灣願景的各項工作中,特別注重安寧緩和醫療網絡的建立及長照3.0醫療照顧的結合,更列為健康台灣深耕計劃的重點之一,得到醫界與社會的肯定,亦可為世界各國所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