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中心/陳崇翰 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規劃,以「都更合建」方式,與建商合作興建新市政大樓,但市議員質疑,落成後,市府只能拿回三分之一的樓地板面積,剩下的全歸建商,等同市府可能喪失土地建物所有權,加上容積率還可能再上漲到840%,擔心會成為「京華城案翻版」。不過市府說,全是依法辦理。
從空拍俯瞰,地面上畫滿停車格,這片空地是位在基隆中正路上的舊公車修理廠,是全新市政大樓的預定地,但本來的「獨資興建」,市長謝國樑上任後,卻大轉彎,改成與建商「都更合建」!基隆市議員(民)鄭文婷:「市政府選擇1個最爛的1個方式;按照權值比建商幾乎可以換走三分之二的樓地板面積跟土地。」這處基地面積約1327坪,在前市長林右昌任內完成規畫,謝國樑認為就算中央補助3成,市府仍要自籌35億,可能影響基隆捷運規劃,成為財政負擔。基隆市議員(民)鄭文婷:「我想要請問謝國樑的是,你花了幾十億去發電動機車,你卻沒有錢來蓋這一棟樓嗎?」

但依照「合建」方案,總共1萬6900坪的樓地板面積,市府卻只能拿回三分之一、約5900坪,剩下的,全歸建商所有!加上容積率還可能再漲到840%,招標計畫書中,也沒有揭露未來租金、權利金及土地建物所有權歸屬等細節,被質疑可能成為「基隆版京華城」。基隆市議員(民)鄭文婷:「就在前面不遠幾百公尺的威海營區,謝國樑你就是要用BOT的方式來處理,為什麼這一塊你要用合建的方式,讓市政府無法逆轉?」基隆市政風處長李國正:「特別邀請我們的地檢署、我們的調查站、我們的審計室,還有我們民間的公民團體,成立這個廉政平臺,共同來監督。」

面對質疑,市府特別開記者會,強調有成立廉政平台監督,還搬出台北雙子星大樓當擋箭牌,不過這番說詞,議員可不買帳。基隆市議員(民)鄭文婷:「縱使沒有圖利廠商的問題,但我就問,為什麼你要平白無故讓市府損失掉三分之二的土地。」雖然案件已經對外招商,但對於外界疑慮,市府應該先解釋清楚、再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