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外交部長林佳龍近來積極推動「文化外交」,在接受中央廣播電台《早安.台灣》節目專訪時指出,文化外交是外交重要的一環,透過故宮文物赴歐展出與「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台灣展現文化多元共融的特色。林佳龍表示,「台灣無處可去,但也無所不在」,儘管台灣常在國際場域遭受打壓,仍會用各種方式走出去,透過文化外交呈現台灣的軟實力,並感動世界。
林佳龍指出,台灣在歐洲有30個館處,外交部透過「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整合文化外交的主題,規劃70個活動,向歐洲推動文化外交。「文化強調的是互相認識、彼此欣賞」林佳龍說,文化也代表了認同、價值觀與主體性,每個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能夠互相交流與分享。
林佳龍認為,歐洲國家因為半導體產業已經知道台灣是一個「科技島」,因此歐洲台灣文化年的主題定為「從科技島到台灣文化」,呈現台灣文化的多元價值,同時也對比壓迫台灣的中國由於極權統治不允許多元文化,「彩虹之美,是因為多色並存;文化之美,也是因為多元共融」,希望藉由「總合外交」論述中「文化外交」作為主軸與歐洲交流。
在「2025歐洲台灣文化年」系列活動中,國立故宮博物院帶了百件文物至捷克展出,「呈現台灣人如何與故宮典藏的文物、與文化對話」。林佳龍強調,歐洲很欣賞東方的文化,此次展出也感謝捷克政府立法保障文物展出不受中國干擾,顯示對台灣文化的重視。他期盼,透過故宮珍貴文物的展覽與台灣音樂劇、國樂團等表演活動,持續累積台灣文化外交的軟實力。
主持人問及推動「文化外交」活動了靈感,林佳龍表示,台灣是世界的台灣,「台灣怎麼走向世界,世界走進台灣,這不是一句口號」,他並提到,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無法參加世界博覽會,但在日本政府支持下,以「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名義設立「Tech World」館。
「台灣無處可去,但也無所不在」林佳龍說,觀展者都知道「這就是台灣館」,但因為受壓迫無法直接用「台灣」名稱,外交部也因此發起「尋找台灣#FindingTAIWAN」的短影音徵片活動,邀請全世界分享他們心中或是生命中的台灣,因此有了許多精彩作品。
最後,林佳龍強調,儘管台灣在國際上因各種因素受排擠,無法自由參加世界的活動,但仍能用各種方式走出去,「文化外交」不僅展現台灣的軟實力,也成為外交工作重要的一環,更是能感動人、感動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