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公民記者 李柏樂 投書
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戰況激烈,昨日有關立委林岱樺及其胞妹林岱縝因涉助理費案遭檢方「追加起訴」的消息,再度為這場選戰投下震撼彈。此案的爭議,已超越純正的法律問題,更觸及「司法偵辦時機的合理性」與「公費助理薪資認定的灰色地帶」兩大層面,值得社會持續關注與深思。
首先,最大的突破口在於檢方動作的「時機」。儘管檢察機關偵辦案件有其獨立性,但選戰前夕,特別是初選正酣之時,針對特定參選人進行「追加起訴」,難免引發社會對「司法介入政治」的質疑。
對此林岱樺反擊「想升官想瘋了嗎?全高雄人都知道林岱縝是實質助理」、「司法濫權的一個事實」,並非單純的政治語言,而是點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司法行動是否可能在客觀上對選情造成實質影響?
檢方已於今年六月偵結起訴林岱樺等人,如今在初選關鍵時刻,再以「追加起訴」的方式將其胞妹林岱縝列為人頭助理,並將林岱樺等人列為共犯。檢方有必要向公眾解釋,為何相關證據未能與六月主案一同偵結?以及為何選擇在選情白熱化的現在出手?
若檢方未能充分說明其追訴時序的合理性,便很難擺脫「政治偵辦」或「影響初選」的嫌疑,這對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司法中立性,無疑是一大傷害。
其次,本案的另一爭議核心是「高薪助理的勞務價值認定」。
檢方質疑,林岱縝月薪最高達十三萬八千元,是「辦公室同仁三、四倍以上」,且有「薪資調節」情況,判定其為人頭助理。然而,林岱樺方面則強力反駁,強調其妹二十多年助理生涯,經手多達1875件選民服務案,並以「無例假日、週末也上班,大年初一到初五更是最忙時」來佐證高工時,主張其薪資合乎其勞務付出。
公費助理的薪資制度,一直存在灰色地帶。立委助理的工作型態本就特殊,不像一般受雇者可嚴格適用勞基法八小時工時制,助理的工時經常是彈性且高度集中。當一位資深助理被要求全時間配合工作,其薪資是否應能彈性調整至高於一般標準?
如同林岱樺所反問:「立法院一堆資深助理月薪十多萬的也大有人在,難道他們也都違法囉?」除了為自己辯護,也點出了助理薪資認定的社會觀感與制度規範間的衝突。檢方若僅以「高薪」或「親屬關係」作為人頭助理的判斷依據,恐有失偏頗。
面對這起在初選敏感時刻爆發的助理費爭議,我們需要保持理性。
對司法機關而言,請嚴守中立,不論政治風向如何,務必以最嚴謹的態度、最明確的證據來釐清案情,並對外釋疑其偵辦時機的合理性。
對高雄選民而言,在各種新聞衝擊及輿論效應翻滾下,更應將焦點拉回候選人對高雄市政的願景與能力。讓司法歸司法,政治歸政治,才能讓這場初選真正回歸到對城市未來的討論。
(公民記者 李柏樂 投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