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劉朝陽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18)日表示,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經持續監測,目前湖水已從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並穩定回流至立霧溪主河道,雖水量略增,但整體流勢平穩,堰塞湖對於下游風險已降低。而行政院祕書長張惇涵則前進第一線,並透過臉書發文,向大家報告燕子口堰塞湖最新狀況。
張惇涵指出,工程跟研究團隊都已經在現場監測、施工,壩體和靳珩隧道溢流的水量,目前還算穩定,魯丹橋的橋體,暫時沒有安全問題;往舊台8線的便道正在施工中,今天可望完成,這樣就可以讓施工機具前進壩頂,進行降挖作業,讓堰塞湖的水排往立霧溪,目前燕子口堰塞湖的水量,大約260萬噸,當機具挺進到壩頂時,就可以更精確評估危害的風險以及施工的期程。
「目前仍在紅色警戒中,請大家不要冒進」。張惇涵指出,未來幾天的風雨狀況,中央跟地方團隊都會嚴陣以待,在秀林鄉第一線的交通部公路總局夥伴,也會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保持聯繫。請大家關注最新且正確的訊息。
而根據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監看影像顯示,今日凌晨02時30分左右,堰塞湖水開始漫淹至台8線靳珩隧道西口路面,隨後湖水經西口沿隧道向東漫流,溢流水出了隧道出口後立即從道路兩側流回立霧溪河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據現場觀察顯示「水流穩定、未對下游造成重大威脅」。今日上午7時,林業保育署已會同廠商進入現場勘查,隨即展開便道開設作業,預計從新台8線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台8線,以抵達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及安全評估。

此外,林業保育署昨(17)日則請陽明交大研究團隊初步評估,假設堰塞湖1小時內潰決,潰決後約50分鐘水流抵達下游錦文橋(河寬約100公尺),河床水位抬升5公尺,過錦文橋後因河道擴寬,水位上升量約2公尺。因下游右岸富世村民樂部落高於河床10公尺,左岸的台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立霧機組高於河床5公尺,應不會發生影響,但為求慎重,仍請該兩區域居民預防性撤離。今日成功大學堰塞湖防災團隊亦於上午抵達,展開精密測量與資料蒐集,並重新評估對沿線道路設施及聚落的影響範圍,以提供即時,且更精細的的防災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