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上報
隨著台灣政府放寬資產管理規範,吸引全球銀行搶進這個規模達8兆美元(約24.5兆新台幣)的財富市場,包括瑞銀、滙豐、法國巴黎銀行和渣打等國際銀行,正積極擴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的人力及業務,以服務高資產客戶。
這波財富熱潮主要受益於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產業帶動的資產增值,促使台灣成為亞太區重要的私人銀行布局熱點,銀行也藉此提供較寬鬆的槓桿借貸和多元抵押產品,力求爭取快速成長的在地財富。
彭博新聞報導,隨著台灣政府放寬資產管理規範,以掌握蓬勃成長的個人財富,全球銀行正加速布局台灣這個規模達8兆美元(約24.5兆新台幣)的財富市場。
包括瑞銀集團(UBS Group AG)、滙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還有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SA)在內的銀行,正積極擴編人力,強化在台灣新設立的財富管理試驗區的布局。「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於7月在高雄「亞灣區」啟動。
高雄港旁的濱海聚落「亞灣區」內有1塊面積約9平方公里的範圍,被劃設為全台首座「金融示範區」。這是政府首次針對高資產客群開放的財管特區,金融機構可在此提供其他地區沒有的商品與服務,專門服務「非富即貴」的客戶。
瑞銀計畫在明年將台灣面對客戶的員工數量增加10%至15%,並在高雄擴充中台及後台運營,以管理資金流。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過去3年已將台灣財富管理專員人數增加3倍,並計畫在未來幾個月再擴編。滙豐則在近期擴編高雄試點業務後,將進一步擴大當地財富團隊。法國巴黎銀行則計劃在未來兩年於台灣增聘約15名客戶經理。
這座「金融示範區」較寬鬆的規範,旨在幫助銀行挖掘台灣快速成長的在地財富來源。這波財富成長主因包括半導體需求激增,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崛起。政府期望藉此克服台灣作為財富管理地點的劣勢,如較高稅負、嚴格的外匯管制,以及中國入侵風險。
綜合各種因素,估計約有40%的台灣個人財富流向香港、新加坡等海外金融中心。
瑞銀台灣區主管蘇韋毓表示:「隨著本地科技公司抓住人工智慧熱潮,以及台灣人在過去幾年股市投資獲利,財富創造非常可觀。高雄試驗區是監管機構採取的第一步,我認為未來還會有更多鬆綁措施。」
1位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瑞銀台灣分行在過去兩年內資產管理規模已翻倍。蘇韋毓指出:「目前許多全球銀行積極搶攻這個市場,顯示台灣財富市場是所有主要銀行都想爭取的重要目標。」
根據瑞銀報告,台灣2020年至2024年平均財富上升35%,為全球第3快,現有富豪數量超越香港,幾乎是新加坡的兩倍。
國內財富熱潮與科技產業密切相關,高需求的晶片與電子零組件讓台灣即使面對美中貿易摩擦,仍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經濟體之一。
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財富管理主管徐亦釗(Vincent Chui)表示:「台灣的AI生態系統正在催生新一波財富創造,受益者包括科技老將與新一代創業家及投資人。與台灣企業關係密切的全球銀行,最有能力抓住這波財富熱潮。」
據1位資深銀行主管表示,在與超高資產客戶的最近對話中,地緣政治因素已被樂觀情緒掩蓋。過去12個月,無人將台海緊張列為主要風險,對潛在衝突也缺乏急迫感。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位於高雄1個九平方公里的指定區,將為高資產客戶試行私人銀行產品。
較寬鬆的規範允許富裕個人獲得其他地區無法取得的產品與服務,例如以投資組合作為抵押借款(Lombard Lending)。投資人也能使用更高槓桿,貸款價值比率(LTV)最高可達80%,高於台灣其他地區。
專區內的銀行接受更廣泛的資產作為抵押,包括保單、外幣計價的基金,以及部分境外資產,而台灣其他地區僅允許新台幣資產作抵押。
國內前所未有的鬆綁政策,讓銀行「捲起袖子積極投入」,國泰世華銀行(Cathay United Bank)私人銀行主管傅伯昇(Robert Fuh)表示,該行今年已投入數千萬元新台幣於人才培訓計畫,2026年將幾乎倍增投資。監管機構將在1年內評估,是否將專區內的專屬優惠擴展至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