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 落石多怪手挖降進度慢

  • 發佈時間:2025/10/20 18:19更新時間:2025/10/20 18:19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 落石多怪手挖降進度慢
花蓮縣長徐榛蔚視察堰塞湖(圖/民視新聞)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花蓮燕子口立霧溪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為了讓水從壩頂溢流,林保署請來怪手降挖,由於現場不斷出現落石,導致進度緩慢,預估要3、4天到1週,才能處理完,太魯閣國家公園也發文,17號清晨,紀錄到18秒的震動,導致岩石瞬間堵住立霧溪,才形成堰塞湖,而且這已經是第三次形成堰塞湖。

更多新聞: 沒颱風「北台灣豪雨已達標」能停班停課?專家「4字解答」相關標準一次看

花蓮燕子口堰塞湖溢流,讓魯丹橋彷彿瀑布,不斷往下沖刷,花蓮縣長徐榛蔚也到現場視察,為了讓水從壩頂溢流,透過降挖方式開挖,不過,怪手才上去一、兩公尺,就有大小落石,導致施工困難,預估要3、4天到一個禮拜,才能處理完,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

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 落石多怪手挖降進度慢
花蓮燕子口堰塞湖(圖/民視新聞)


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因為燕子口堰塞湖那邊作業的範圍,很難接近,而且危險性非常高,所以我們在委請廠商慢慢到壩體,希望用溢挖的方式讓它提早溢流。」施工人員
所以我們現在用那個單人的彈簧床,強度的然後放在屋頂上綁附在那邊,然後可以防止小落石,如果巨大落石還是一樣沒辦法去防護。」

燕子口堰塞湖紅色警戒 落石多怪手挖降進度慢
砂卡礑隧道預警性封路(圖/民視新聞)


林保署估算,堰塞湖壩高約270公尺,蓄水量230萬公噸,目前水量變少,水位沒有上升,距離壩頂4.8公尺。不過,就怕有危險,人員已經進駐太魯閣大橋,準備隨時封橋,一旦封橋就會影響台九線南來北往交通。工程人員李先生:「可能啦,可能會封也可能不會封,我不確定,但是基本上以上次那個馬太鞍溪的狀況,應該(水)只要下來,應該基本上都會封掉。」堰塞湖會形成,是因為17號清晨4點58分,微地動儀器,記錄下18秒的震動,數萬立方公尺的岩石,瞬間堵住立霧溪,形成天然壩,這個位置之前,曾兩度形成堰塞湖,1951年花蓮大地震,也出現過,撐了半年才潰堤。目前下游已經撤離千人,部分路段也預警封路,就是要避免類似悲劇,再度上演

更多新聞: 透視新聞/光復文具老店遭洪水吞噬畫面曝 妻見丈夫愁容不捨:一生心血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