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吳永淳、尤彩礽 花蓮報導
花蓮光復鄉的堰塞湖洪災,發生至今已一個月,每天仍有志工來到光復鄉協助恢復家園,他們被稱為「鏟子超人」,根據內政部統計,已有3萬多人次的鏟子超人,在烈日與灰塵下協助災民鏟鋤淤泥,成為災區最感人的風景。然而,志工們的滿腔熱血,看在災民心裡也很五味雜陳。

志工們的滿腔熱血,看在災民心裡也很複雜 (圖/ 民視異言堂 )
「對他們來講這是殘酷的地獄,你要救助我們,我常開玩笑說,萬一挖到屍體怎麼辦」,Fataan部落拉可林階層幹部之一的Funo,是這次光復鄉災民,他很感謝鏟子超人,但也擔心,若鏟子超人挖到罹難者,會有創傷症候群。

Fataan部落拉可林階層幹部Funo說,若志工生病、受傷,災民們無以回報 (圖/ 民視異言堂 )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哇,我們能回饋什麼,你們不要再來了,因為來這裡真的是很鼻酸」,Funo說,若志工生病、受傷,災民們無以回報;事實上,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就呼籲,鏟子超人不要再來了,因為會有衛生問題,「因為所有的下水道都不會清的,下一個就是公共衛生的問題,疾病、傳染病,以及心理健康的問題」。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擔心,因為災區的下水道都不會清的,下一個就是公共衛生的問題(圖/ 民視異言堂 )
此外,許多受災戶家裡沒有大門,很多志工直接進入清淤,甚至未詢問就進到廁所,或拿取飲用水等物資,亞安情緒危機處理團隊執行長張愛倩建議,志工可以先徵詢受災戶的意願,「可以大聲的在門口說,我是誰,我可不可以進來」,張愛倩說,志工被屋主邀請進來,至少讓屋主有被尊重的感覺。更詳細的內容請點選YouTube影片收看完整專題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