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中心/陳妍霖、張皓宇 台北報導
「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首度移師台灣舉辦,來自50個國家、超過500位「產官學研」代表齊聚交流,台灣不僅分享循環經濟的經驗和成果,還首度公開「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要讓台灣成為亞太跨界循環合作的關鍵角色。
「現在生活方式大幅改變,導致垃圾量增長還是太快速,我想請問我們在未來可以怎麼做?」小學生接連犀利提問,這場「跨世代對談」在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由環境部、經濟部、農業部以及循環台灣基金會聯手舉辦的「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吸引50個國家、超過500位「產官學研」代表齊聚交流。

而針對「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的部分,彭啓明進一步指出,「第一個是我們的這個資源回收的率可以提升,特別我們要把循環綠到2050年可以提升到2.5%、2.5倍,其實這個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商機,我舉個例子,例如說現在我們現在的手機,現在我們的手機的回收,恐怕就是一個分別各自的回收,可是我們如果把它變成是一個目標的話,甚至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產業把原來的這個廢棄物都把它變成資源來看帶的話,其實它代表的商機就是無限,所以這個我們路徑圖就代表我們的淨零路徑圖是一樣的,它代表一個新的時代的一個轉換。」
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也表示,「從源頭,我們確保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好主意,把好主意變成好治理,經由好治理,變成好生意,我們叫循環三部曲,有好主意的企業,經過政府的支持,經過所謂的政府跟民間的支持合作,把它變成好生意,我們希望跟國際介紹這一塊,那這個的背後,其實很關鍵的是說,全世界其實過去幾10年來,有很多已經有很多很多國家都有在推循環經濟,也有很多的法令,也有很多的研究報告種種的,那我們事實上也是希望說,用循環三部曲,這樣子一個架構把其他國家在推動這個循環經濟的,不管是政策也好,研究也好,倡議也好,把它串聯起來。」
從政策到治理,還首度曝光「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是邁向2050淨零的重要戰略目標大公開,除了重磅級的國際論壇,現場還展示台灣的循環經濟成果。

台灣不只有半導體強大,連廢棄物回收,都能轉為龐大商機,政府持續和民間合作,要讓台灣成為亞太跨界循環合作的關鍵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