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一年消耗超過28.5億杯咖啡,產生大量的咖啡渣,更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就有企業為了推動循環經濟與減碳轉型,創意走出新路,把每天被丟棄的咖啡渣變成鞋子。環境部現在推動資源循環推動法,就是希望從制度面著手,引導產業一步步落實循環經濟。
滿牆鞋子,顏色豐富充滿設計感,這些商品,不說你絕對不知道,製作鞋子的原料,是咖啡渣。

製鞋設計公司執行長許佳鳴:「它這一雙鞋子大概是防水的雨鞋,它是大概是15到20倍的咖啡渣,你喝掉一小杯的一個咖啡,產生更410公斤的咖啡,這些咖啡渣會產生大量的甲烷跟二氧,化碳,事實上這兩個氣體,就是我們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
商品追求的高性能、低成本材料,大多都靠石化工業來生產,民間企業希望能改變這件事,用廢棄物去取代石化材料,不止咖啡渣,還有寶特瓶,農產及半導體的廢棄物,在他手裡,都能回收循環再利用。環境部積極推動循環經濟,集結八大產業,啟動資源循環8+N產業聯盟,爭取百億元綠色成長基金,期望加速低碳製程、再生材料

製鞋設計公司執行長許佳鳴:「在製程方面已經低碳了,那我目前也有在實踐說,希望消費者可以再回收回來,在製程達到一個再循環,再利用這個部分可以幫我們再生。」
讓回收的材料不只用一次,而是能不斷循環、持續再生,環境部更有資源循環推動法,要打造綠色台灣品牌,更要加強源頭減量與制度創新,加速台灣邁向淨零與資源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