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孟嘉美、趙永博、談駿豪 花蓮報導
光復溢流災情滿月,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報,也在週三確定解除,代表災區從救災,正式進入災後重建階段。只是,馬路雖然已經恢復正常通行,但居民家當,全都沒了,自營業者更是從事發至今,都難以工作,嘆要回到正常生活,可能至少得要三年。
光復溢流滿月,空拍畫面,紀錄下主要幹道,已經恢復順暢通行。但路旁空地、田間,仍是灰土掩埋,家家戶戶,百廢待舉。
民視新聞記者趙永博:「這裡曾經是光復,最熱鬧的地方,雖然政府已經宣佈,道路跟水電已經恢復八九成以上,但是這些店家,還有許多仍無法營業。」
熱鬧大街,從早餐店,到餐廳、花店、雞排店,通通沒辦法正常營業。光復恢復上班上課,也已經兩個多禮拜。但好多居民的生活,無法,走回正軌。

光復炸雞店老闆王小姐:「我剛開始是一個禮拜,都沒辦法睡覺,現在就是說可以睡,最少說沒有那麼的恐慌,我們能正常上班,我的預估可能要到過年後,但是回到之前的正常生活,可能要三年。」
王小姐這間炸雞店,開了十多年,哪知遇上洪災,生財工具,全泡泥濘。後方住家空間,同樣難逃一劫,損失粗估,達百萬。收入停在水來的那一刻,與此同時,一整疊帳單、房貸,繳款期限追著他跑。苦到自己沒關係,想到孩子跟著吃苦,王小姐,情緒潰堤。
光復炸雞店老闆王小姐:「孩子說媽媽我一天都只吃一餐,(哭泣)。」
大同村長邱金仲:「(你預估復原會超過一年以上嗎),...跑不掉。」
復原路漫漫,重災區佛祖街,重機具仍持續堅守開挖。原本被淹掉一半的保安寺,淤泥退去,有信徒造訪,點上一祝清香,祈求光復平安。

神像修復志工,仔細清除底座泡水後龜裂,卡在裡面的泥土。讓神尊能重回神龕,繼續庇佑當地。而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正式解除,也代表光復從救災,邁入重建階段。縣府前進指揮所轉型成復健服務中心,提供災民後續服務。
花蓮縣政府新聞科長李冠霆:「花蓮縣政府的觀光處社會處,民政處建設處農業處環保局,衛生局原民處地政處,以及地方稅務局等十個單位,那結合中央的國稅局,(在)藝文中心來為大家做持續的服務。」
災民難從重創中再站起來,重建路,現在才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