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林佳龍批盧市府「逢龍必反」成防疫破口 環保局回應了

  • 發佈時間:2025/10/25 18:43更新時間:2025/10/25 18:43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林佳龍批盧市府「逢龍必反」成防疫破口 環保局回應了
時任台中市長林佳龍(中)在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園內視察。(圖/翻攝自台中市政府官網)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針對台中市爆發非洲豬瘟確診案例,外交部長林佳龍今(25)日表示,事件震撼全台畜牧與食品產業,也讓外埔生質能源廠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外埔生質能源廠是他擔任台中市長任內所推動,並由前環保署長李應元大力支持,是全國首座以廚餘轉化能源的「資源循環能源示範廠」,原是結合城市環保、農業、能源與經濟共贏的起點,他並感嘆,台中市從率全台之先的首座生質能源廠,如今卻成為全台非洲豬瘟防疫破口。對此,中市府環保局回應,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平均每年處理量近3萬公噸,目前園區第二期厭氧設備整建執行計畫書已由ROT廠商於今年9月5日提送。

更多新聞: 快新聞/川習會台灣議題受矚 林佳龍:台美關係穩定、密切注意中方動作

林佳龍表示,原先能創造多贏的「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在盧秀燕市府上任後被打成弊案,不僅原先持續擴建的第二期熟廚餘處理設施被擱置延宕、應全面推動的家戶生廚餘桶配套措施遭到污名化,讓整體從「廚餘—處理—能源—再利用—永續」的循環鏈硬生生被切斷。

林佳龍強調,這樣的惡性循環並非僅止於政策層面,盧秀燕上任後「逢龍必反」不勝枚舉,不僅對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案政策打壓,甚至以「弊案查辦」為名,試圖清算前市府團隊。針對民眾配合收運的重要配套措施、分送全市97萬戶的生廚餘回收桶「綠圓寶」提告,儘管最終查無不法,但傷害早已造成。盧市府的政治操作讓原本積極任事的環保團隊和公務員士氣低落、廠商投資卻步、工程進度延宕。

林佳龍說,如今廚餘處理設備僅完成第一期建置,年處理量僅約2.7萬噸,而原預計 2022年底前完工的第二期熟廚餘處理設備停滯不前。原規劃的「稻稈氣化發電廠」更於2023年終止契約;此外,由於民眾廚餘桶配套缺乏宣導,生廚餘收集量仍需提升,也因為分類不確實,造成還有雜質須由環保局自行處理,增加額外成本。

林佳龍表示,台中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調查指向「廚餘餵豬」的風險為可能防疫破口。當廚餘分類鬆散、處理延宕、再利用失衡,導致病毒突破防線、入侵台灣,「這不是意外,是主政者錯誤決策的代價」。林佳龍強調,公共政策不應該是政治鬥爭的工具,而應是守護人民安全的最後防線,盧市府「逢龍必反」與連串防疫應變失誤,不只是執政不力,更是對全台人民20年努力的踐踏,甚至將農畜產業與國家食安的信任基礎付之一炬。

「防疫不是口號,能源循環也不是政治手段」林佳龍呼籲,盧市府應正視能源與防疫問題的根本,讓廚餘再利用、環保、農業與循環經濟重回正軌。

針對外界關心外埔生質能源廠議題,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回應,台中市外埔綠能生態園區自2019年7月9日啟用以來,每日約有110公噸廚餘進入園區,透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發電,每日發電量約1萬度,帶來近5萬元發電收益,展現城市綠能循環的具體成效。目前園區第二期厭氧設備整建執行計畫書已由ROT廠商於今年9月5日提送,後續將持續擴充綠能產能。

環保局說明,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平均每年處理量近3萬公噸,截至今(2025)年9月底,累積廚餘處理量達14萬9,280公噸。園區發電量也由109年的72萬9,091度穩健提升至113年的334萬4,810度,至今年9月底累計發電量已突破1,500萬度,充分展現廚餘轉化為生質能源的成果。

至於前市府原規劃的稻稈氣化發電廠,環保局則說,因技術問題待克服,無法依期限使稻稈氣化設備順利運作,故依契約規定提出協調,經協調委員會協調雙方合意終止此案稻稈氣化部分契約,該部分設備業已拆除。



更多新聞: 快新聞/巴拉圭議長IPU發聲力挺台灣 林佳龍致謝:感謝友邦堅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