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趙永博 花蓮報導
為了防止花蓮燕子口堰塞湖造成更大災害,林保署從週六開始,進行壩體降挖工程,今天要挖出引流水道,目標是把水位降低到距離路面至少一公尺。專家評估,引流水量不會危及下游聚落,但水位還是會上升,提醒民眾不要靠近河道。
整片崩落石塊堵住立霧溪,形成花蓮燕子口堰塞湖,為了防止災難發生,持續進行減災工程,週六先是將壩體降挖約2公尺,週日早上九點,怪手來到壩體上方,準備開挖深槽線,也就是選擇適當位置,挖一條低於水面的的排水槽,穩定引流湖水,讓堰塞湖水位和蓄水量降低。
施工承包商黃先生:「這個地段的土壤,都是塊石跟碎石蠻穩定,九點通水到現在,都沒有刷坡效果,排水路要挖4米寬4米深,前兩天有經過,可能是些微震動,有垮了差不多一萬,將近2萬立方的土方下來,所以土方量會增加很多。」

怪手先在山壁一側,開出一條引流水道,希望能把水位降到,舉離道路一公尺以下。廠商評估,暫時不會有潰堤風險,但怕引流過程中,下游水位上升,呼籲民眾不要靠近河床。
新城分局員警:「水勢會變強請各位鄉親,不要到水邊活動以免發生危險。」
引流的水量不會危及下游聚落,但燕子口下游到出海口的沿線,水位可能上升,還是危險地帶。宣導範圍包含:溪口較狹隘的錦文橋、離河岸較近的民樂部落、靠近出海口的民有部落,和出海口地勢低窪的崇德瑩。

花蓮新城分局長蘇立琮:「預計在今天中午的時候,挖通引流河道然後開始引流,不知道引流的程度,會到什麼地步,所以我們要預先提醒民眾,不要接近河床邊。」
包商加緊趕工,希望開挖後,能穩定引流堰塞湖湖水,解除這顆未爆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