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許敬柔 徐景明 台北報導
詐團大量吸引青年做為為犯罪份子,異言堂採訪團隊訪問到兩位詐團前車手,他們年僅20歲,因為一時走岔路,成為車手,如今懺悔不已。專家認為與台灣勞動環境相關,尤其青年失業率逐年攀升,底層年輕人無法翻身,才會淪為詐團的犯罪工具人!

20歲的曾小姐原本在桃園餐飲業打工,月薪兩萬出頭,因為打遊戲欠債,為了盡快還債,她加入網路的家庭代工群組,希望能兼差賺錢,沒想到卻踏進詐團陷阱,應徵當高級業務員,其實,就是車手的角色。每一次出任務必須聽從耳機裡面對方指示,抵達定點跟被害人取款後,再前往下個地點,將數十萬現金交給詐團的人,每趟任務領取兩千元報酬,雖然其中覺得怪怪的,但她不敢多說話,就在出第三次任務時,被警察逮捕!

另一位20歲的高雄北漂青年-薄荷,國中時就中輟,透過網友介紹加入詐團一年;他曾經到中國與日本,參與跨境詐騙,他說詐團的分工精密,能在短短一天之內,完成「贓款獲取」、「多層帳戶」以及「迅速洗出」等三大步驟。自己好不容易逃離詐團控制,奉勸想要加入詐團的人, 「能去就不要去 如果真的要去的話,就看自己有沒有命回來!」

為何詐團喜歡吸收年輕人當車手?專家認為現在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有密切關係,目前20到24歲的青年失業率,從2024年11.33%到2025年八月突破12%,是總失業率(3.74%)的三點三,年輕人平均要花半年才找的到工作。另一方面,僅款台灣最低工資十年連漲,每月來到29500元,但面對高物價與通膨,年輕人想在都會區打拼生存,相當不容易。因此詐騙特別喜歡在社群平台高調炫富,曬名車與名牌包,為的就是當誘餌!政大勞研所所長丘周剛表示,Z世代,他們希望快速得到一些回饋,詐團主打的就是快速當日領多少 ,也對他們有一些誘因。

追根究柢,年輕人之所以挺而走險,加入詐團主因是判刑太低。雖然政府2024年7月修法加重詐欺罪,得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實務上,很少會判處最高刑度七年,甚至連五年以上都不常見。為了強化執法力度,學者呼籲像是訂定專法「科技偵查法」,包括GPS定位追蹤、建物監視等新型科技偵查規範,讓偵查機關能有法律授權,運用科技偵查詐騙案件。更詳細的內容請點選YouTube影片收看完整專題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