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李明融報導
近來天氣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部及東半部連日呈現陰涼潮濕天氣,不少民眾待在家、雨天出門已經直呼「快要發霉了」,然而今天(30日)東北季風短暫減弱,明天(31日)又要開始變天,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指出又有東北季風南下,迎風面的北部、東半部地區雲量都會再次增多,並有局部短暫雨機會,一路影響到週末,早晚低溫落在19至21度之間。正式進入到秋冬季節,「林老師氣象站」也發文提醒,最新研究指出,今年「冷冬」機率提高,這個冬天恐怕會比往年還要寒冷。

林得恩今天在「林老師氣象站」臉書社團發文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今年10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自9月開始,發生反聖嬰的訊號續有增強的趨勢。尤其,在今年9至12月,反聖嬰發生的可能性已經衝到75至80%;且可持續到明年的2月(發生機率都在55%以上),隨後再逐步下降,最後恢復中性正常特徵。根據過去反聖嬰年的氣候特徵顯示,若發生在秋天時,颱風生成的位置較為偏西,尤其在秋颱與環境的東北季風相結合共伴下,影響台灣與南海地區的機率增加,局部地區豪雨致災風險高,今年的1020豪雨事件就是重要的案例。

從過去歷史事件來看,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秋季的東北部及東部地區降雨會明顯增加,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氣候平均值來的低,發生的機率約在6成左右,簡單來說,「冷冬」機會也會增大。所謂冷冬指的是「某個地區或全國範圍內,整個冬季(通常指 12 月、1 月、2 月)的平均氣溫明顯低於歷史上的平均水準」,而「冷冬」和「暖冬」是氣象部門用來評定整個冬季氣候狀況的指標,判斷標準非常嚴格,不能單憑某幾天的寒流或大降溫來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