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逆勢而動?外媒路透社專欄指出,今(2025)年以來台灣天然氣發電量創新高,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持續提高,與全球、亞洲其他主要經濟體加速推動清潔能源的趨勢「背道而馳」,顯得「格外落後」。
慘遭點名!路透社專欄作家加文·馬奎爾(Gavin Maguire)撰寫評論指出,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台灣有超過87%電力來自化石燃料,不僅創下我國新高紀錄,也遠高於亞洲平均值約62%,以及全球57%的水準甚多。
馬奎爾認為,台灣因地理及能源結構限制,能源轉型進程明顯落後,成為少數「逆勢而動」加碼燃氣、燃煤發電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評論分析,台灣本土缺乏能源原料,超過九成能源仰賴進口,包括幾乎全部的油、煤與天然氣。
且由於地形多山、土地有限,難以建設大規模再生能源電廠,目前主要依賴太陽能及離岸風電,補充供電的不足。
台灣曾於2000年前後,靠核能供應高達四分之一的電力,然而在「非核家園」政策及民意壓力下,我國最後一座核電廠於今年5月除役,正式走入歷史,進一步加劇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儘管近年來燃煤發電,因空污、機組老舊停機等因素逐步下降,讓今年煤電占比首次跌破四成,但天然氣發電則快速填補缺口,繼續加大碳排放量。
今年1至8月份,台灣燃氣發電總量達892億度電,較去(2024)年同期增加12%,比之2019年更大幅成長52%,目前天然氣已占台灣發電比重近五成,創歷史新高。
為滿足用氣需求,台灣2019至2024年間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量大增35%,為全球前五大LNG進口國中增幅第一名。
今年前三季,更進口高達1,800萬公噸液化天然氣,再度刷新紀錄,成長幅度遠遠超過中國、日本,成為全球最突出的LNG買家之一。
能源轉型受限 短期仍將高度依賴天然氣
夏季高溫帶動冷氣負載,7、8 月LNG進口量達660萬噸新高。且隨冬季取暖需求來臨,天然氣需求仍將保持高檔。
馬奎爾強調,即便離岸風電未來持續佈建,台灣至少在未來數年內仍將呈現「化石燃料為主、再生能源緩步提升」的狀況,淪為全球能源轉型「反指標」。
路透社重申,本文僅代表專欄作家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