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曾郁雅報導
熱帶性低氣壓TD28準備生成颱風「海鷗」,近年颱風季逐漸往後延長的趨勢再次掀起討論,今年(2025)颱風季是否會成為延長賽,也讓不少民眾擔憂,就有氣象專家分析,去年熱帶擾動的生成、發展,甚至運動路徑都很特別,至於今年是否會再重複去年颱風活躍情形,專家則直接亮出各國數據模式的模擬結果,點出接下來這時間又有熱帶擾動出現了。

氣象專家林得恩於臉書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分析今年是否同樣會面臨颱風季延長賽局面,提及去年熱帶擾動的生成、發展及運動、路徑都很特別,尤其11月份生成的颱風,就有康芮、銀杏、桔梗、萬宜及天兔,甚至,12月份還又多冒出個帕布颱風,至於今年,「還會這樣嗎?颱風生成的延長,會不會拉到這麼晚?」,是許多人關切的問題,林得恩也亮出各國數據模擬結果。

根據歐洲ECMWF、歐洲EC-AIFS及美國NCEP數值模式今晨模擬結果均一致反應出,在11月3日(下週一)前後,這波一直升級的熱帶擾動將有機會通過菲島中部,並逐漸進入南海,他認為目前觀測結果,可以推測此熱帶擾動強度後續都有再增強為颱風的趨勢,尤其從歐洲EC-AIFS數值模式看到,預測強度「可能升級至中度颱風等級」,至於運動路徑變化與否,再偏南或偏北,將決定臺灣的東北部是否會有共伴效應發生。

林得恩也提醒,綜合目前的評估,他認為該熱帶擾動對臺灣「並無直接影響」,但也需持續追蹤的是,「後面還有另一熱帶擾動來了」,他提到3個主流模式都有掌握到11月11日前後,後面還有一個新的熱帶擾動生成並接近的訊號,不過由於時間尚久、變動性大,還可以先觀察看看,無需過度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