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交通部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台共有約714萬輛自用小客車,相較於十年前成長15%,意味購買車位已成為買房之標準配備,市場有一定的剛性需求,再加上疫情後全台各地房價明顯上漲,使得車位價格近年來明顯攀升且屢創新高,不少地區出現車位價比車貴的情況。
好時價分析實價登錄坡道平面車位的交易資料,發現近十年全台各地車位價格全面上揚,自2015年至2025年,平均漲幅超過5成,以北部與南部主要都會區漲勢最為明顯。整體車位價格前5名依序為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新竹市、台中市。
以台北市為例,十年間車位均價由240萬元上升至300萬元,增幅約25%,雖然漲幅相對其他縣市溫和,但價格領先群雄,凸顯首都核心區車位價與高房價的連動關係。
新北市與高雄市分別以220萬元與210萬元位居第二、三名,十年漲幅達38%與75%,高雄漲勢尤為驚人,與其房價急速成長的現象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台南市車位價格十年間由90萬元倍增至159萬元,漲幅達77%;雲林縣從50萬元躍升至130萬元,成長近2倍,成為本次車位價格漲幅王。非六大都會區縣市的車位價格不容小覷,尤其在新竹縣、苗栗縣、宜蘭縣等外圍城市,車位價格均突破百萬元門檻。在生活圈擴張與房市高漲的影響下,車位已成為住宅附屬配備。
此外,平面車位面積的計算,除了車位本身所屬面積外,還包含車道等範圍,因此通常坡道平面的車位面積在購買時,通常在10坪左右,然觀察部分車位面積有出現低於8坪的現象,此舉隱含將車位面積灌入公設面積中,提高房價總金額,提醒消費者須留意自身權益。
踏取國際開發協理藍德義就解釋,以標準車格來看,車位本體約4坪,外加車道等面積後約8~12坪。過低的坪數代表可能把車道的坪數灌到公設中;而過高的坪數,也要擔心自己是否分攤了更多的車道坪數。假設房屋售價80萬/坪,停車位200萬/個,若以常見坪數為12坪的車位來看,當建商以一個4坪200萬的車位出售給你,代表公設坪數恐被多灌上額外4坪(12-4=8),也就表示你可能多花了80 x 8 = 640 萬元買公設。所以,「看到建商賣4坪的車位,請直接跟他説Bye B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