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中心/鄭博暉、陳芷萍 台南市報導
台南和順工業區最近有十幾家店家遭人檢舉,在工業區內做生意,市府都發局前往稽查,認定地目不符,開罰六萬,讓店家很苦惱。店家不滿,若地目不符,怎麼還發營業執照給他們,現在要他們搬家,幾百萬的裝潢都花下去了,怎麼辦?都發局表示,會再向中央反映是否可以修法。

走進台南和順工業區,大馬路兩旁店家林立,看起來就跟一般街道沒什麼兩樣,但最近有不少店家都被檢舉,都發局上門稽查,一罰就是六萬塊。店家無奈的說,「第一次是六萬,然後再來是累加就是十二萬,可能再來是三十萬,營業兩年多,第一次遇到。」台南市和順工業區廠協會理事長陳文祥表示,「兩個禮拜前就不知道哪一個人連續檢舉11家,只要有人檢舉他就去稽查,一次罰六萬,第二次累罰十二萬,我們這邊有罰了三次十八萬的,叫店家怎麼生存?」被開罰的業者,清一色都在台19線的右側,都發局表示,因為右側的土地為在和順工業區內,地目屬於工業區用地,不得有商業行為,而道路左側則因為在住宅區,所以可以營業。遭罰業者說,「很傻眼啊,想說奇怪了,你都已經有發那個營業許可了,為什麼還這樣子?」一般民眾聽了也覺得不合理,「太離譜了、太離譜了,不合乎常理啦,路面上本來就是店家要做生意的啊!」

和順工業區內目前有三十多家餐飲或一般店家,像這家養生館就投入了上千萬元裝潢,現在卻說不能營業,若不搬家,會被連續累計開罰,店家找上議員、立委陳情,希望能有轉寰餘地。議員邱昭勝在議會中質詢,「民眾一直檢舉,你們稽查後一直開罰,這裡的店家要怎麼生存?」南市都發局長林榮川回答,「這個問題來反應給中央,看他們有沒有辦法修正,因為這是全國一致性的法規。」
議員抨擊市府一手發執照,另一手卻開罰,市府澄清這是兩件事,「現在商業登記採「登記與管理分離」原則,因此發照時並不會知道符不符合地目,業者的一個營業行為跟營業地點則必須要依照土地使用的管理規範來辦理。」現在業者也不知道要繼續做下去,還是搬離,工業區廠協會理事長陳文祥建議在修法前能否用代金繳費,先替業者解套,畢竟工業區一萬七千多名勞工也需要吃喝,還是需要這些店家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