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CTWANT
英國廣播公司(BBC)於本週爆發罕見爭議。總裁戴維(Tim Davie)與新聞部主管特納斯(Deborah Turness)雙雙請辭,起因是紀錄片《環景圖》(Panorama)被揭發疑似誤導觀眾,經剪接後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演說,看似直接煽動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
這場爭議使得外界對BBC的公正性與新聞操守提出尖銳質疑,也讓這個有百年歷史、曾被視為全球公信力典範的機構陷入史上少見的信任危機。
根據《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上週一(3日)披露的1份《BBC》內部外洩備忘錄,《廣角鏡》節目團隊將川普演說中相隔50多分鐘的2段內容剪接在一起,使畫面呈現出他似乎明確鼓動群眾前往國會進行暴力行動。
川普原本在2021年1月6日於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的演說中表示:「我們要走向國會大廈,為我們勇敢的參議員和眾議員加油。」但在《BBC》的剪輯版本中,畫面變成:「我們要走向國會……我會和你們一起去。我們戰鬥,我們拼命戰鬥(We fight like hell)。」
2段原本相隔近1小時的話語被剪接在了一起,造成觀眾被誤導。此事曝光後引起政治界與新聞界的強烈反彈,甚至連白宮也發聲譴責,形容《BBC》「百分之百是假新聞」(100% fake news)。
對此,戴維在當地時間9日晚間宣布辭職時表示:「如同所有公共機構,《BBC》並不完美,我們必須保持開放、透明與負責。」他承認,圍繞《BBC》新聞部的爭議「理所當然地影響了我的決定」,並強調身為總裁,他必須為錯誤負最終責任。
特納斯隨後也發表聲明指出,《廣角鏡》事件「已發展到損害《BBC》聲譽的地步」,並表示:「作為領導者,我必須為此承擔責任。雖然確實犯下錯誤,但近期關於《BBC》新聞部存在制度性偏見的指控是不正確的。」
2人同日請辭在《BBC》歷史上極為罕見,英國政治領袖們紛紛回應,期望此舉能為機構帶來改革契機。川普本人則在社群平台上發文,稱「《BBC》的高層辭職或被開除,是因為他們被抓到竄改我那場完美的演說」。他批評《BBC》「試圖干預美國總統大選,這是對民主的可怕背叛。」
《每日電訊報》披露的備忘錄由前《BBC》編輯標準委員會外部顧問普雷斯科特(Michael Prescott)撰寫,他於今年6月離職。文件不僅揭露了川普演說剪輯問題,還指出《BBC》阿拉伯語頻道(BBC Arabic)在報導以哈戰爭時存在「系統性偏見」,但管理層對此未採取行動。
普雷斯科特同時批評《BBC》在性別與跨性別議題上的報導「被特定LGBT專題記者主導,傾向於親跨性別立場」,導致部分議題被「實質審查」(effectively censored)。他在備忘錄中坦言,對《BBC》高層「面對問題卻無所作為」感到絕望。
《BBC》近期亦面臨多起公正性爭議。包括主持人克羅克索(Martine Croxall)在新聞頻道直播中,擅自修改稿件將「孕婦」改為「懷孕者」(pregnant people)而被投訴;以及製作關於加薩的紀錄片時,未揭露旁白者竟是哈瑪斯(Hamas)官員之子。
此外,《BBC》在格拉斯頓柏立當代表演藝術節(Glastonbury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Performing Arts)的轉播中,讓龐克饒舌二人組「Bob Vylan」領唱「死吧,死吧,以色列國防軍(IDF)」的口號,也被裁定違反節目準則。
文化、媒體與體育委員會(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ommittee)主席迪尼吉(Dame Caroline Dineage)批評《BBC》「陷入一連串幾乎不間斷的危機與錯誤」,嚴重損害其聲譽。
前《BBC》電視新聞主管莫西(Roger Mosey)則指出,《BBC》對最新醜聞「反應太慢」,並直言:「這樣的剪輯手法無法被辯護。」而英國國有媒體企業「第四頻道公司」(Channel Four Television Corporation)前新聞主管拜恩(Dorothy Byrne)則說,《BBC》不僅犯下「初級錯誤」,還「拖了太久才道歉。」
《BBC》現任主席沙阿(Samir Shah)則形容當日「是《BBC》的悲傷時刻」,並表示董事會理解戴維承受的壓力,尊重他的決定。沙阿預定於10日出席國會委員會作證,預料將就剪輯事件正式道歉。
據悉,戴維在《BBC》任職20年,於2020年接任第17任總裁,過去曾領導「BBC工作室」(BBC Studios),更早前曾在百事(Pepsi)與寶僑(Procter & Gamble)任職行銷主管。他表示,未來幾個月將進行「有序交接」,讓繼任者「有機會為下一份《皇家特許狀》(Royal Charter)奠定積極基調。」《BBC》的《皇家特許狀》規範了其資金來源與監管責任,現行版本將於2027年底到期。
對此,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大臣南迪(Lisa Nandy)感謝戴維的貢獻,稱他「在重大變革時期領導《BBC》」,並強調:「《BBC》是我們最重要的國家機構之一,在這個時代,值得信賴的新聞與高品質節目對民主與文化生活至關重要。」
保守黨領袖巴德諾赫(Kemi Badenoch)則表示,2人辭職「是正確的決定」,但強調《BBC》內部還有「更深層的嚴重問題」,不能以2人的辭職「轉移焦點」。她警告,除非《BBC》能展現真正的中立性,否則「不應期待公眾繼續以強制授權費(licence fee)資助它。」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領袖戴維爵士(Sir Ed Davey)認為,這是《BBC》「翻開新篇章」的契機;而英國改革黨(Reform UK)領袖法拉吉(Nigel Farage)則呼籲政府任命能「徹底改造組織文化」的新領導人。
接下來《BBC》董事會將依憲章規定負責任命新總裁。前主管莫西建議,未來或應考慮將總裁職位拆分為「企業管理」與「新聞編輯」2個獨立職務,因為「要同時應付政治壓力、新聞挑戰與公眾信任,幾乎需要超人(superhuman)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