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李汶臻報導
輕颱「鳳凰」暴風圈今(12)日清晨已進入南部陸地,若登陸台灣將是史上第二個11月登陸台灣的颱風。有別於最開始的大C迴轉預測路徑,鳳凰颱風從通過菲律賓後的變化超大,不僅颱風路徑變了,整體更是「大瘦身」越來越小顆。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12)日稍早貼出雷達回波圖,示警「颱風環流還在」,還是要持續追蹤。

26號輕度颱風「鳳凰」步步逼近,海陸警齊發,全台週三(12日)有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縣市、台南、高雄、屏東、宜蘭、澎湖等11縣市停止上班上課,花蓮也有部分地區停課。據氣象署公布的最新颱風動態及路徑潛勢預報圖顯示,颱風路徑變了,後續大台北等北部、中南部將迎來一波降雨。據中央氣象署今早8時更新的最新消息,鳳凰現況強度減弱,預估晚間有機會在高屏登陸。儘管強度逐漸減弱當中,但對台灣近海一帶的風雨威脅還是要多加留意。

「鳳凰」過去3小時強度稍減弱且暴風半徑持續縮減,不排除在今晚登陸至出海的過程中,就會持續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12)日一早就以「雷達動態看颱風!」為題發文並貼出雷達回波圖,表示夜間紅外線衛星影像幾乎看不到颱風,但用雷達動態可看到一部分旋轉回波,稍微外延一下,還可以估計颱風中心的位置。鄭明典提醒,目前「颱風環流還在,還是要持續追蹤!」。

鄭明典稍早再度PO文、更新天亮後的颱風最新動態,指出「天亮了,看見鳳凰低層環流!」。而他也進一步解釋衛星雲圖「真實色彩衛星影像」的背後意義,他表示鳳凰颱風低層雲系還算完整,像個甜甜圈(大箭頭),但近中心已無伴隨深對流,強度持續減弱中。另一方面,颱風西北側有一些對流雲系,那是繞山過來的外圍環流和颱風較內圈環流的交會處(輻合區),鄭明典解釋「這部分和地形有關,不會移入陸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