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希望基金會榮獲第35屆醫療奉獻獎-團體貢獻獎肯定
癌症希望基金會(下稱HOPE)榮獲立法院厚生會第35屆「醫療奉獻獎—團體貢獻獎」,肯定其自2002年成立以來,長年投入癌友家庭的服務、教育、政策倡議、社區照護、國際交流等成果。從病房到社區資源串聯、從衛教手冊到數位化資訊平台,24年來HOPE已陪伴超過百萬癌友家庭長出新力量、走過生命的幽谷,讓台灣從過去資訊混亂、病人迷茫的年代,逐漸邁向一個以病人需求為中心、整合醫療與社會資源的照護環境。
HOPE的起點:看見病人的孤單,就想成為那盞燈
24年前,癌症五年存活率不到五成,不少病人因資訊不足誤信偏方、延誤治療,也常在病房裡獨自面對恐懼。這些真實處境深深觸動了一群在腫瘤科工作的醫師、護理師與病人家屬,他們決定走出醫院,創立「癌症希望協會」。當時從一個小辦公室、幾張桌椅、5個人開始,透過電話諮詢、衛教單張、小型講座,向社會傳遞正確的癌症資訊,當初經費拮据到連衛教手冊都是用一位志工的先生過世後遺留的保險金當作「第一桶金」。他們相信:「先有知識,才能面對癌症;先有人陪伴,病人才能走下去。」
從希望小站到建立全台癌症照路網絡:用行動接住病友的生活
2012年癌症希望協會改制成癌症希望基金會,在台北、台中、高雄建立三區希望小站,年服務人次超過6萬人次。24年來,共出版48種不同癌別衛教手冊與單張,推廣至全台超過200家醫療院所,供民眾免費索取,年出版量高達25萬份。2008年,HOPE在YouTube創立「HOPE TV」頻道,製作超過600支衛教影片,讓病友隨時隨地可獲取正確醫療照護資訊。2019年,與專業醫學會合作推出肺癌、淋巴癌、乳癌、卵巢癌、血癌共五大癌別LINE聊天機器人,協助2.5萬名初診斷癌友與家屬,獲得正確資訊。

但HOPE深知,單憑一己之力無法照顧全台92萬個癌友家庭,因此參考國外經驗,倡議並與國民健康署合作,讓各醫院設置癌症資源中心,串聯社會與醫院資源,打造一站式服務。另外也建立台灣癌症資源網,整合超過400家民間單位、1,100筆資源,協助癌友獲得客製化的資訊與資源。
除了服務與教育,HOPE也積極透過政策倡議推動更周全的癌症照護環境,其多項倡議主軸 : 癌症治療可近、癌友生育健康、癌後友善就業、商保補位健保等,陸續被政府納入國家癌症防治計畫。HOPE更走出台灣,到世界舞台分享台灣癌症防治經驗,擔任國際抗癌聯盟(UICC)世界癌症日台灣唯一顧問,響應世界癌症日,讓世界看見台灣。
未來願景 : 結合科技與人 打造一站式線上資源中心
癌症已朝向慢性病化,國內癌症存活率超過62%。下一個20年,HOPE將結合科技與人,致力打造全國性癌症照護專線與線上資源中心:「無論人在哪裡,都可以HOPE。」今年底也將成立專屬癌友及家屬的「心理諮商所」,HOPE將秉持初心、乘載眾人愛心繼續前行,讓更多癌友家庭看見希望、開啟人生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