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楊佩怡報導
日本近期流感疫情大爆發,東京、神奈川、埼玉等地陸續發布「流感流行警報」,且今(2025)年日本流感疫情,比起往年還要早了快1個月進入大流行,因此官方再三呼籲民眾做好防疫措施。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提醒,若是在國外不幸確診流感,「48 小時黃金治療窗」要盯緊,一旦出現流感症狀,就要在當地就醫。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人在海外被流感重擊,比你想的可怕,語言不通+醫療不熟=最糟組合」。而為什麼在海外易得流感呢?主要原因包括「睡眠的剝奪」、「飛行的壓力」、「密閉的循環」;黃軒指出,抵達目的地後的48小時,是免疫力剛好是在谷底的時候,並建議不要馬上吃重口味、喝酒、熬夜,要多 補眠、補水、吃好、曬太陽,且盡量戴口罩,避免被異國病毒偷襲。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痛、顫抖等症狀,「48 小時黃金治療窗」要盯緊,立即在當地尋求醫療協助。

至於哪些人容易在海外得流感重症?黃軒透露以下高風險「八大族群」:
1. 65歲以上:研究指出,65歲以上感染流感後的併發症(肺炎、心血管併發症)顯著升高。
2.有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氣喘患者。
3.懷孕:特別是中後期,孕婦免疫、呼吸與心血管功能都受到壓力,病毒更容易進入肺部。
4.幼童(< 5歲):幼兒的免疫系統尚在「學習模式」。海外環境陌生,暴露病毒種類多,更容易引發高燒與肺炎。
5.免疫力弱包括:癌症治療中、服用類固醇、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器官移植者。
6.長途飛行/時差亂:睡眠剝奪會直接讓 T 細胞功能下降,病毒黏上你更輕鬆。
7.熬夜+飲酒+壓力大旅客:熬夜+喝酒 → 鼻腔乾燥、免疫力崩潰;這群人在國外,往往在「第一天還好好的,第二天突然變重症」。
8.去寒冷國家、乾燥地區:濕度 < 40% 時,病毒存活率上升、人體黏膜防禦下降。飛機艙內及寒帶的國家剛好完全命中這樣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