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中心/周孟漢報導
2026台北市長人選是近期最熱門的話題,作為「壯闊台灣聯盟」的創辦人,吳怡農率先到民進黨中央遞交意願表,爭取台北市長提名。不過,台北市一直都是民進黨的艱困選區,若真的代表綠營參選,等於將重演2020年與蔣萬安的「雙帥對決」,雖然上次落敗,被外界嘲諷是「砲灰」,但他近日接受《新聞觀測站》專訪,絲毫不氣餒,即便認為是場硬戰,仍點出1關鍵,信心表示「絕對是有贏的途徑」。

由於台北市對民進黨來說,一直都是艱困選區,自家立委王世堅更預測,蔣萬安連任機率高達95%,吳怡農接受《新聞觀測站》專訪時,也不免俗被問到此事,但他表示,現在選舉都還沒開始,講這些都還太早,並談及2020年與蔣萬安的「雙帥對決」,坦言當時被公認為炮灰,但到了選舉的最後一個禮拜,民調卻是拉平的。

當初不管綠營、藍營,所有的名嘴都說吳怡農是砲灰,但吳怡農不氣餒,透露當時在短短的四個月內,「我們從公認的炮灰,追到我們累積到足夠的社會支援,到最後選前一度我們的民調拉平,導致對手陣營喊搶救」。即便最後落敗,但他也意識到,當時僅短短4個月就能有這樣的成績,但這次則是有1年的時間好好的跟進,與台北市民討論、交流、報告,讓市民朋友相信,信心表示「所以絕對是有贏的途徑」。

吳怡農接著以美國紐約34歲新市長曼達尼(Zohran Mamdani)為例,表示「他在投入初選的時候,他的民調是1%,他的主要對手的民調是33%,中間有超過30點的落差,對手年紀比較大,而且還曾經是紐約的州長,該有的優勢他都有了,可是經歷了一輪的初選、競爭、洗禮後,這位參與初選的年輕人(曼達尼)卻贏了這位前州長12個百分點」,認為雖然蔣市長非常強,但雙方都還沒開始競爭,也沒開始進行論述,市民朋友還沒有機會做比較,現在談這些實在沒有太多意義。

不過,吳怡農也坦言,台北市長選舉對他來說「這當然是一場硬仗」,若光看過去台北市長的勝利,勝出的候選人還是藍營的候選人比較多,台北市議會的組成,綠營也是劣勢的;在立委選區的話,這個劣勢就沒有那麼嚴重;而在總統選舉部分,以前總統蔡英文兩次在台北市的表現,可以發現「小英總統在台北市的得票率,是台北市的另外一種可能」。

吳怡農揭露背後原因,「因為大家當時支援蔡總統,支援蔡總統的政策,支援她所代表的價值,因此多數的台北市民選擇了她」,這也讓他意識到「並不是說地方選舉就是永遠的劣勢,中央選舉、國家選舉就是永遠的優勢,這是不一定的,還是回到現在市民所在乎的,『你有沒有看到我們?』、『你有沒有要為我們解決問題?』那只要我們做到這兩件事情,我相信我們是有機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