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視新聞/林浩博 綜合報導
東協峰會明天(9月5日)將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召開,但美中兩國的領袖,都表示不會出席,就連泰國新總理賽塔,都因為重要日程撞期無法參加。這也使得東協峰會的特性,再次成為焦點。由於東協是採「合議制」,並強調「不干涉他國內政」,因此不管是發動政變的緬甸軍政府、或是在南海擴張主權的中國,在東協峰會上都享有話語權。
雅加達會議中心外頭,懸掛各國旗幟,預告東協峰會5號將登場。但這一屆峰會,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都會缺席,改由副總統賀錦麗與國務院總理李強代打。
而泰國新總理賽塔,也因為要在5日率領內閣成員前往皇宮向泰王宣誓,因此不克出席。

印尼前外長馬提說,「美國總統的缺席儘管令人失望並且重大,但這不是最讓我擔心的,讓我真正擔心的是東協基本上越來越不重要。」
冷戰時期就存在的東協,奉行「不干涉內政」原則,並採共識決,這種做法吸引了背景各異的成員,包括民主與獨裁國家。但成員國也因此,從未能達成一致共識,導致了組織效能不彰。
戰略暨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觀察員瓦法說,「現在東南亞各國之間存在分歧,到菲律賓你就能感覺到,那份焦慮對於可能來臨的衝突,那跟你遇到雅加達人的感受完全不同,這種分歧其實很不利東協的團結。」

今年(2023年)主辦國印尼,雖然想聚焦區域經濟,把峰會主題訂為「重要的東協:成長中心」,但緬甸問題,仍舊是東協各國的燙手山芋。歐盟已經放話,若東協任由緬甸擔任組織的領導職位,雙方邊關係將面臨衝擊。緬甸軍政府也因此表明,將不會擔任2026年的東協輪值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