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視新聞/蘇恆安 綜合報導
隨著中國經濟每況愈下,地方政府成立的融資平台"城投債"已成為可怕的債務黑洞。中國大報"南方週末"報導,最近部分城投債透過收購、合併、成立新公司方式,達到轉型國企標準,試圖避開城投身分,以國企名義融資,繼續跟境外投資人圈錢。
中國歷經3年疫情清零封控,各地收入銳減、債台高築,被視為「隱形債務」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城投債"就快無力償還,廣東省委黨報「南方週末」報導,今年以來,中國各地的城投公司紛紛透過收購、合併、成立新公司或改名等方式轉型國營企業,企圖避開「城投」身份,在公開市場融資。
中國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中國的地方債務一直利用城投公司發債,導致整個地方政府的負債非常嚴重,中央政府不希望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再進行過多的融資,導致債務無法償還。」根據商業查詢平台數據,從今年直到5月20號,中國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國有企業中,業務涉及產業投資發展的企業就有75家。部分就是城投債轉型而來的「產業類國企」。
中國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無論是投資市場、股市、債市,還是房地產市場,目前都陷入一個困境,他們過去覺得城投債是比較穩妥的,但現在這種情況,他們覺得城投債反而是一個相當危險,相當不值得投資的標的物。」山東一家城投公司的員工,就跟媒體透露,新成立的公司會由國資控股,與城投平台之間沒有股權關係,但實際運營還是由原本的城投公司負責。除了換殼轉型,城投公司還打算發行364天境外債,擴大融資規模,同時避開政府對於一年期境外債的監管。
中國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尤其是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國內的債券,非常敏感非常警惕,所以我覺得,無論它是變國企還是什麼情況,無論是政策面還是市場面來說,還是沒那麼容易實施。」
北京政府不敢面對債務問題,城投債繼續能撈就撈、能混就混,受害的最終還是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