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守護家園人人有責!學者曝「女性自我防衛決心偏低」 今探討解方

  • 發佈時間:2024/09/18 21:59更新時間:2024/09/18 22:00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守護家園人人有責!學者曝「女性自我防衛決心偏低」 今探討解方
今(18)日晚上,多個公民團體共同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71場活動。(圖/民視新聞)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今(18)日晚上,多個公民團體共同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71場活動(「公正轉型」系列第5場),主題為:「危機來了怎麼辦?如何建立台灣國家韌性」。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拋出有關「民團與在地組織的結合」、「如何立法阻止中國滲透台灣的鄰里組織」、「女性群體中投入自我防衛的決心差異」等問題,與談者也逐一深入分析及回答。

更多新聞: 快新聞/台灣參與黎巴嫩呼叫器爆炸行動? 國安單位驚曝「在地協力者」配合中共造謠

據悉,此次活動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福和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舉辦。

主持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譚偉恩指出,天災人禍的共通點就是不可預測,且大家都不希望發生。近年來,台灣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推動「全民防」和「全韌性」,就是希望全面提升防災、救災和抗災能力。譚偉恩表示,韌性不僅能透過學習不斷提升,且還可以全民共享,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台灣智庫的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民族共同體的認同來自共同苦難與榮耀;因此,921大地震及其災後重建,塑造了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的集體記憶與認同。過去,傳統安全的威脅來自其他國家,但當代非傳統安全的議題則包括駭客入侵、SARS、與武漢肺炎疫情等多元面向。對此,需要民防、災防和國防「三防一體」,由整個社群共同體一起面對。

董思齊也引用外交部長林佳龍,曾在台灣智庫「韌性台灣」論壇上提出的觀點,指出台灣面臨國土發展均衡化、能源結構轉型化、創新能耐多元化、災防體系敏捷化等4大挑戰。尤其是災防系統敏捷化至關重要,台灣必須持續加強科技防災知識,並透過國際合作應對複合式災害。

董思齊還提到,內政部消防署推動的2024至2029年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計劃(T-CERT),旨在透過網路強化民眾「自救」、「互助」能力,並提升重要基礎設施、企業、學校等機構的防災應變能力。他也呼籲,台灣社會應建立民防、災防和國防「三防一體」的認識觀,且青年世代更應積極參與其中,強化台灣國防及危機應變機制。他希望,大家能共同打造一個更具韌性的社會,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

台灣民團協會理事長司徒嘉恒則認為,面對風險,「韌性」意指社會能有多重手段、甚至整個生態系統應對外來衝擊,讓社會儘快回到穩定狀態。民團協會重點推廣「地方自訓團」,目前全台已有20多個組織,形成多中心的互助系統,並持續擴大升級。司徒嘉恒邀請大家,將自己參與的防災救災課程落實在生活中,回到社區認識並串聯鄰居,一起演練韌性防災技巧。

台灣災難醫療發展協會秘書長、台灣應急整合服務有限公司營運長柳育漢解釋,災害隨時可能發生,做好各種應變準備非常重要。民眾平時在家中逃生必經之處,例如玄關和車上,應準備全家1人1份的「個人緊急避難包」,以備災害來臨時避難使用。避難包中,應準備食物和飲水、醫療衛生用品和保暖衣物,且每半年更新。此外,亦可參加防災急救訓練課程、或社區第一線應變人員的培訓,為自己準備好生存急救技巧。

沃草營運長洪國鈞則說道,沃草從2018年開始關注資訊戰和混合戰,特別是非軍事的作戰形態;敵國的行動雖未達到開戰標準,但卻危害我們的生活權益和國家主權,影響政治行為和認同。面對俄國的混合戰侵略,波羅的海國家已開始發放民防手冊,點破俄國可能採取的行動,並強調自救。洪國鈞說,當全民都有知識、物資、技能和心理準備,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家園。

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指出,根據統計,台灣人一生會碰到3次7級以上大地震;所以,我們必須從「認識自己的國、認識自己的家」開始,掌握已有公開資料的災害指標與地理氣象資訊。單信瑜補充,2000年上路的災害防救法,目前是災因管理,將不同原因造成的災害,分由不同政府單位管理;未來應調整針對後果的「全災害管理」,才能更有效地跨部會、跨組織合作。

建業法律事務所律師黃品瑜,則分享公共工程的民事求償經驗。當災害造成損害,就有可能要求賠償。請求損害賠償有人、事、時、地、物5個構成要件,也就是「哪些人、做了什麼事、在何時何地、損害到我們的權益?」。例如,要求地震損害賠償時,事時地物都相當明顯;但「人」可能包括房屋興建者(起造人、營造商、監造商等)、甚至政府主管機關,都可以是請求對象,這也是民事求償的關鍵所在。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直言說,台灣的民防團體,時常因為擔心引起恐慌而必須自清;導致組織活動只能是「非軍事」的,無法有效結合國防能量,非常可惜。但烏俄戰爭後,台灣人愈來愈意識到,戰爭威脅迫在眉睫。研究發現,認為兵役訓練有用者,自我防衛決心也比較高,顯示政府應加強兵役訓練品質。此外,調查也發現,女性自我防衛決心偏低,顯示國防軍事的討論必須納入所有性別,才能凝聚全民的力量。

更多新聞: 台塑主管驚傳遭中國「邊境控制」17天回不了家 陸委會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