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張瑋珊報導
今(27)日全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北部、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近白天「體感溫度衝破攝氏40℃!」,並列出影響體感溫度的5個關鍵因素。

根據中央氣象署,今(27)日台灣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但由於高空冷心低壓通過台灣導致大氣不穩,午後西半部、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北部、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明(28)日南方雲系北移,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清晨金門及澎湖亦有零星短暫陣雨;直至30日,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7月1日至3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氣象專家林得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今(27日)白天「體感溫度衝破攝氏40℃!」,林得恩指出,「體感溫度」通常是指人體實際感受到的溫度,並非單純由環境氣溫來決定,而是綜合多種因素後所計算出的「感受溫度」,包括:
1、氣溫:基本的環境溫度。
2、相對濕度:濕度高時,汗水不易蒸發,常會讓人覺得更加悶熱。
3、風速:夏天風大,有時反而能帶走熱氣,讓人感覺稍微涼爽。
4、輻射熱(如日照):在大太陽下,即使氣溫不高,也會感覺特別熱。
5、衣著與活動量:穿著厚重或劇烈運動,也會提升熱感。
而夏季體感溫度的代表指標「熱指數(Heat Index, HI)」,是一個用來描述人在炎熱、潮濕天氣下實際感受到的溫度,反應人體在該環境下熱負荷感受的近似值,林得恩舉例,「當溫度在攝氏32度、相對溼度70%時,人體排汗散熱的效果就會變差,導致體感溫度會比實際氣溫更熱,體感溫度也就來到攝氏3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