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黃于庭、陳治甬報導
總統賴清德昨(29)日展開「團結國家十講」第三講,主題聚焦憲政體制;然而,當中提及「台灣人沒有參加中華民國的制憲」,引起在野反彈聲浪,直指台灣當年派出18位代表,赴中國南京參與制憲大會,質疑總統連制憲過程都搞錯。對此,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今(30)日解釋總統原意,表示當時總體員額2050位,台灣僅有被陳儀欽點的18位,「被代表」無法視為台灣真實主體民意,痛批藍白跳腳、歪樓,不敢面對真相。
吳思瑤遺憾表示,國家十講才進行到第三講,但藍白不敢面對真相,所以每次不是跳腳就是歪樓,這並無助於正向理解總統的用心,以及當中所要闡述的事實。
接著,吳思瑤列出賴清德過往宣講重點,第一講以史觀清楚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治權沒一天及於台灣;第二講說明台灣團結反共、反併吞侵略;第三講主題圍繞憲政體制,從1991年至今,台灣共經歷7次修憲,才足以落實民主憲政思維。
此外,吳思瑤也具體回應第三講,不管是1936年「五五憲草」或是1946年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皆沒有實質民意參與;吳思瑤進一步提到,國民黨挑毛病反駁「1946年有18位台灣代表參與制憲大會」,然而當時總體員額是2050位,台灣是被陳儀欽點的18位,那是被代表、被指定,無法代表台灣真實主體民意,這18位只占全體制憲大會的0.8%,「足夠代表台灣民意嗎?國民黨立委數學這麼差?」
吳思瑤強調,台灣直到台澎金馬國民大會改選,從1991年開始7次憲改,這才是真正的主體民主意識,立基於足夠民意之上,所建構的中華民國憲法。「總統以國家元首高度,告訴國人憲法重要性」,吳思瑤表示,既然現在憲法是由台灣主體意識所建構,那每個政治工作者、政黨都要恪遵憲法,而不是像藍白立委宣誓就職時,一手對國旗宣誓,這一年多來卻違逆憲法。
最後,吳思瑤指出,台灣是獨立國家,擁有主權事實,我國憲政體制「五權分立」,要彼此尊重、施行各自的憲政義務,這是法治社會應當有的觀念;然而這屆「立法院最大」,動輒要修法,甚至凌駕於憲法。她痛批,藍白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無助於反罷免態勢,要跟人民站在一起,才能夠挽回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