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
位於日本鹿兒島外海的吐噶喇群島近來地震頻傳,至今總次數已破千次。日本氣象廳昨(2)天晚間召開記者會說明,地震與海嘯監視課長海老田綾貴表示,與以往相比,這次發生次數是最多的,並發出警告,可能再次出現震度5強的地震。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台灣地震專家郭鎧紋今預估,「還有下一波」,並從歷史資料分析,最壞可能出現「規模8」強震。
根據日本公共媒體《NHK》(日本放送協會)統計,截至今上午11時40分(台灣時間10時40分),已發生28次震度1以上的地震。自6月21日以來,觀測到震度1以上的地震次數已破千次。以震度來看,3次震度5弱、20次震度4、66次震度3、238次震度2、673次震度1,以上地震都沒引發海嘯;不過日本氣象廳提醒,請繼續留意可能伴隨強烈搖晃的地震。
海老田綾貴表示,雖然無法預測未來地震走向,但根據2019年同區域曾發生規模6.1、震度5強的前例,呼籲當地居民應持續警戒,未來有可能發生震度5強級別強震。
熊本大學准教授橫瀨久芳也分析地震發生原因,推測是三條斷層同步活動,導致整體地震頻率大幅上升。根據目前數據推測,「地震活動可能再持續2至3週。雖不確定是否會發生規模6級的地震,但應做好防災準備。」
台灣地震專家郭鎧紋則是預估「還有下一波」,且認為鹿兒島近況與2024年元旦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規模7.6強震類似,因熱水跑到斷層內,因此近期會不停的搖晃,甚至一波比一波還強。以當地歷史紀錄來看,2021年最強地震規模6.1,1911年6月15日卻曾出現規模7.9強震,日本九州還發生5公尺海嘯,美國則記錄為規模8.0,這等同於500顆原子彈釋放能量。郭分析,出現規模6左右地震較有機會發生,最壞則是出現規模8.0強震,但並不會到引發南海海槽地震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