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
中颱「丹娜絲」步步進逼,今(6)下午4時許,暴風圈已接觸南高屏陸地,預計將為台灣西部地區帶來強風豪雨,中央氣象署科長劉宇其說,目前丹娜絲颱風的颱風眼還在組織中,後續不排除登陸,丹娜絲可能是自39年前的韋恩颱風以來,首個以相似強度從台灣海峽北上、並從中部以北地區登陸的颱風。
1986年的中颱韋恩曾二度登陸台灣,那時造成68人死亡、六千餘間房屋全倒,3萬間房屋半倒,災損超過200億元。韋恩颱風被視為「侵台四大怪颱」之一,最高風速達165公里/小時,寫下台灣中部各氣象站的風力紀錄。
劉宇其解釋,颱風眼生成須符合中心周圍有高眼牆、中心雲量稀少的特徵,且中心雲量越少越好,目前丹娜絲颱風中心雲量不少,颱風眼的結構還不算良好,仍在組織階段。
此外,劉宇其說明,颱風在很接近陸地時,若所處的海溫與其他大氣條件良好,仍可能迅速發展,與在遠洋類似條件下發展的颱風相比,可以應變的時間會少很多,就像是「到家門口才知道真實強度」,這是氣象預報會特別注意的現象。
劉宇其提醒,不論接下來丹娜絲是否登陸,台灣都將被籠罩在颱風最強的風雨區域內,民眾務必多加防範。
依照中央氣象署路徑分類,第9類路徑包括自台灣海峽直接北上通過,或進入海峽後,路徑往東偏移並登陸台灣的颱風,這百年來發生比例僅6.62%,且若有登陸,大多是從中南部或恆春半島一帶登陸,非常少見颱風進入台灣海峽後,才從中部以北地區登陸的。
至於前一次進入台灣海峽,並緊貼西部沿海海岸線,從中部以北地區登陸的颱風,是2002年7月初的輕度颱風「納克莉」,當時颱風中心於10日5時左右在台中、苗栗一帶登陸,並於當日下午2時於宜蘭附近出海,以偏東方向遠離。
此外,過去以相近強度、相似路徑,從台灣西部登陸的颱風,是1986年、自東石至台中間登陸的中度颱風「韋恩」。劉宇其指出,當年韋恩颱風登陸時,近中心風速達到每秒38公尺,略強於目前的丹娜絲颱風,若丹娜絲颱風持續增強,可能達到差不多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