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手臂千瘡百孔」打到沒血管 健保6月新給付有救

  • 發佈時間:2025/07/07 09:16更新時間:2025/07/07 09:42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洗腎「手臂千瘡百孔」打到沒血管 健保6月新給付有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洗腎人口破 9 萬,逾 9 成都選擇「洗血」的血液透析,一洗就洗二、三十年的人不在少數,但長期下來最怕發生感染或血管狹窄等併發症,有血管打到沒血管,一伸手千瘡百孔、體無完膚,尤其,中心靜脈狹窄阻塞的發生率高達 3 成,威脅大,所幸健保今年 6 月 1 日起進一步給付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提供透析患者更多元的通路選擇。

更多新聞: 丹娜絲颱風侵襲 全台近50萬戶曾停電

cnews003250704a0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洗腎人口破 9 萬,逾 9 成都選擇「洗血」的血液透析,一洗就洗二、三十年的人不在少數,但長期下來最怕發生感染或血管狹窄等併發症,有血管打到沒血管,一伸手千瘡百孔、體無完膚,尤其,中心靜脈狹窄阻塞的發生率高達 3 成,威脅大,所幸健保今年 6 月 1 日起進一步給付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提供透析患者更多元的通路選擇。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指出,健保署從今年 6 月 1 日將這類醫材納入健保給付,用於長期血液透析,其動靜脈廔管併有雙側中心靜脈狹窄或阻塞導致廔管通路無法維持,且已無其他動靜脈廔管可供使用的病人,並須事前審查。預估新制上路後每年受惠人數可達 300 人次。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張兼華表示,國內血液透析技術成熟、便利性高又有健保給付,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病人不在少數。只要有良好的血管通路、日常做好保養照護,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還是能保有工作,過上有品質的生活。

cnews003250704a02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種類,包括:自體動靜脈廔管、人工動靜脈廔管、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及體外雙腔導管。自體動靜脈廔管使用病人自身血管,感染率和阻塞率低,臨床上多以此為優先,若其因故不再適合病人時,則以人工動靜脈廔管作為替代選擇。然而,自體動靜脈廔管成熟期約需 2 個月,且對病人本身健康狀況要求較高,若病人曾做過多次廔管手術、無適合的血液通路或經評估無法等待成熟期,則可考慮使用合金人工血管或雙腔導管。

張兼華進一步說明,相較於雙腔導管部分曝露在體外,感染風險高,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則是放置在皮下,加上成熟期短,適合與病人既有的動靜脈廔管相互搭配,特別是嚴重中心靜脈狹窄阻塞的病人,可將其留在體內取代原先中心靜脈的功用,待日後評估若有適合的自體動靜脈廔管(AVF),仍可以獨立手術替換,增加治療選擇多元性。

張兼華指出,理想的血管通路,得具有「好打針、流量夠、好維護、併發症少」四大優點,沒有所謂完美的血管通路,只有依照病人的年齡、身體條件、健康狀況以及便利性,綜合評估,找出最適合的血管通路,並非一體適用。

長期接受血液透析,併發症往往難以避免。張兼華醫師的門診就有不少血液透析超過十年的病人,一伸手出來只見千瘡百孔,滿布大小幾十道手術傷疤,手上的血管一做再做,反覆折騰,整隻手臂已經沒有什麼血管可以用了,若又面臨中心靜脈狹窄阻塞的問題,透析效率不好,甚至皮膚出現發黑的情況。

張兼華說,中心靜脈狹窄阻塞的發生率不低,約有 2 到 3 成病人難逃,儘管大部分沒症狀,可一旦合併出現手腫、單側臉腫等併發症時,只能透過置換合適的血管通路來改善。而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就像為人體建造一條額外的高速公路,維持患者的透析品質,讓病人可免於不斷因感染、清除血塊手術而往返醫院;病人過去需自費約 15 至 17 萬元,健保 6 月開始給付之後,有望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但張兼華也提醒,若是有潛在感染風險(如周邊動脈阻塞)或正在感染(糖尿病足、褥瘡等)的病人,以及凝血功能異常,恐不適用,需洽詢專科醫師謹慎評估。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網友爆料松山知名餐館「超肥蟑螂亂爬」 台北市衛生局喊查!

十大死因「肺炎」唯一死亡率飆 警訊!不到1/4長者打完兩劑公費疫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新聞: 快新聞/風力驚人!颱風丹娜絲眼牆真材實料 專家:非常可怕的小鋼砲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