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美國關稅措施延至8月1日上路,首波針對14國的名單已公布。日、韓被課25%關稅,寮國與緬甸因遭中國「洗產地」而被課高達40%。有財經專家指出,「洗產地」是政治語彙,實際執行難度高。而台灣未列入首波名單,在公告前恐怕沒有與美國翻臉的空間。
美國對等關稅定案,而白宮發言人於記者會上秀出熱騰騰,川普剛簽好的日韓25%通知信。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總統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以美國的利益為優先,他就是這樣看待自己的總統職責,因此他會確保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受到公平對待,並且採取一切必要行動,防止其他國家占美國,和美國人民的便宜。」

協力管理諮詢公司顧問馬丁:「如果是越南商品關稅是20%,但如果是轉運商品則可能提高到40%,問題是目前我們對轉運,這個詞的定義完全不清楚,因為這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用語。」
專家認為川普用「轉運」二字,保留解釋的空間。但越南業者表示,這擺明就是要杜絕中國,透過東南亞國家洗產地。

至於首波寄送的名單不包含台灣,財經專家就表示,台灣在汽車關稅方面,比日本單純,即便如此,台灣還是要步步為營,沒有跟美國翻臉破局的空間。至於台灣關稅究竟多少,就靜候美方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