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高子涵、鄭國陽 台北報導
積極落實2050淨零碳排,水資源也成為進步國家指標的一環。為促進污水建設並提升防災應變力,內政部國土署(8)日舉辦"智慧水務新紀元:解碼下水道AI創新應用"研討會,邀集產官學界代表交流,也因應少子化人力短缺,聚焦AI人工智慧技術,導入水源工程,發展出更先進高效的下水道管理模式!
掀開水溝蓋,戴上頭盔,豪不猶豫往地下鑽。深埋地底的污水下水道,不見天日的工作,全靠這些無名英雄,維護下水道通暢,無論乾旱或是颱風天,確保每個家庭都有乾淨的自來水源使用!內政部國土署長吳欣修:「整個下水道就像我們城市的靜脈,它默默地在幫我們一方面排除掉,我們每天生產的污水,但是上天賜給我們的雨水,我們有一些也要藉由下水道去排出。」

內政部8號舉辦"智慧水務新紀元:解碼下水道AI創新應用"研討會,聚焦AI人工智慧技術,導入水源工程,發展出更先進、有效率的下水道管理模式。部長劉世芳也親自頒獎表揚評鑑優良縣市,有桃園市、宜蘭縣以及嘉義市政府,肯定地方政府投入污水建設。地下水道就像城市的靜脈血管,四通八達。全台目前有84座污水處理廠與7座再生水廠,每天能處理446萬噸污水。但台灣地震、風災頻繁,維護地底下大大小小下水道,工程人員必須透過聲納探測,鑽進地下十多米坑道,忍受黑暗潮濕悶熱環境,充滿考驗,甚至還受少子化衝擊,人力開始出現短缺。

內政部國土署長吳欣修:「透過AI讓我們污水處理廠的運作,能夠導入更多自動化的操作,主動找出我們營運上的一些問題,並且能夠持續地最佳化,也能夠協助各縣市政府,有效地減少依賴人力的操作。」導入AI科技輔助,提高效率及精準度,建立永續、智慧的下水道系統,並邀產官學界專家,共同掌握AI轉型趨勢,攜手邁入"智慧水務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