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媒體報導指稱,在飯店或健身房等場所赤腳淋浴可能引發病毒感染。家醫科醫師鄭名琁在其FB粉絲團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在手腳出現硬塊時,常誤以為是老繭或雞眼,實際上那可能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疣」。這類病毒性皮膚增生並非單純的角質堆積,不僅會傳染,還會擴散至其他部位,甚至變成整片。
有媒體報導指稱,在飯店或健身房等場所赤腳淋浴可能引發病毒感染。家醫科醫師鄭名琁在其FB粉絲團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在手腳出現硬塊時,常誤以為是老繭或雞眼,實際上那可能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疣」。這類病毒性皮膚增生並非單純的角質堆積,不僅會傳染,還會擴散至其他部位,甚至變成整片。
鄭名琁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最常見的三種類型包括尋常疣、足底疣與扁平疣。尋常疣常出現在手指與手背,摸起來粗糙,有時表面可見黑點,實際上那是血管栓塞;足底疣則多見於腳底,疼痛感類似雞眼,但會越走越深,越壓越痛;而扁平疣則表面平坦、顏色較淡,容易出現在臉部與手背,年輕族群與女性較常見。
感染的方式多半是透過皮膚上看不見的小傷口,讓HPV有機可乘。例如赤腳踩在游泳池、更衣室或旅館浴室的濕滑地面、習慣咬指甲或拔倒刺,甚至與他人共用刮鬍刀、毛巾與拖鞋,都可能讓病毒悄悄入侵。當免疫力下降,如熬夜、壓力大或身體正在感冒時,病毒更容易發作。
不少患者會問,這些疣能不能自己好?鄭名琁表示,小顆疣有機會在幾個月至兩年內自然消退,但前提是病毒不再活躍、免疫力夠強,否則不僅長不完,還會從一顆變成三顆,甚至傳染給家人或伴侶。若疣影響日常活動、外觀,或開始出現痛、癢、流血等現象,應該盡早處理。
治療方式包括在門診最常見的液態氮冷凍治療,可局部破壞病毒感染組織,但需數次治療並伴隨刺痛;另有水楊酸外用藥,適合初期小疣,搭配磨皮使用,但需耐心;頑固型的疣則可能需要電燒治療,雖見效快但疼痛較劇烈,也有可能留疤;不適合進行破壞性療法的病人,則可考慮使用Imiquimod等免疫刺激藥膏,藉由喚起自身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
除了治療,更重要的是日常預防。鄭名琁醫師建議應保持手腳乾燥、避免自行修剪病灶、勿與他人共用個人衛生用品。出入公共場合如泳池、健身房或飯店浴室時務必穿拖鞋,別讓病毒輕易入侵。
鄭名琁醫師也提醒,如果自己或孩子手腳上有不明硬塊,一直剪了又長,應盡快就醫確認。疣不是絕症,但拖延不治只會讓情況惡化。越早治療,越不容易留下疤痕,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擴散與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