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教育部日前宣布,中小學放學後、以及假日,要開放民眾借用球具,像是籃球、排球、足球等;但全教總認為,這將大幅增加學校的維護與管理負擔,也引發基層教師反彈,不只增加工作量,學生使用球具品質也會降低,而且出借維護也都沒配套。
學生們在體育場上打球,下課後還回體育器材室,但教育部突然給出新政策,要體育署兩週內盤點全國3800多間國中小學有多少球具?還規劃每校配備10顆以上的籃球、排球、足球等器材,讓社區民眾可以在學生下課後、或是假日時間到校使用,原本的美意,引起不少反彈。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說:「愛心球是希望能造成全民運動,那請問學校要去承擔這樣的工作嗎,我們一直在講的,學校不要成為政策的提款機,拜託教育部,真的好好了解現場,到底需要解決什麼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現在的教學士氣,非常非常嚴重。」

想落實全民運動,大家都沒有反對,但全教總強調,不應該是學校的本質工作,要教師行政減量,但現在卻是不增反減,很多校園籃球場體育館週末都有開放,目前最大問題不是場地,而是器具,有了這些校園愛心球,可能得增加維護、人力成本,得要有人假日值班、以及愛心球政策根本跟教育現場脫節。民進黨立委吳沛憶說:「在校園裡面,基層教師的負擔已經非常大,希望教學現場,必須要尊重基層教師,讓老師可以專心教學,基層老師的雜事已經夠多了。」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也說:「學校主要的任務是教育學生,如果因為這件事情,反而影響到老師的上課品質,甚至是工作時間的分配,不就本末倒置了嗎。」老師們課前備課、教書,課後關懷,還有各種訊息要處理,還要改作業、參加研習,一天24小時幾乎快沒時間,現在又要他們來管愛心球,怎麼吃得消?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解釋:「初期可能會先選擇,有意願的縣市學校來示範之後再議,相關的經費跟採購作業,也不會讓學校來負擔,也絕對不會影響到學生上體育課的權益。」只是說做了之後呢?中央出錢買,校方怎麼維護、管理?不需要登記、不需要借還、不必保管、追蹤,只提供基本經費資源,配套措施不完善的話,這項校校有愛心球,恐怕只會讓大家拿來當笑話,難以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