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立法院國民黨及民眾黨團,日前於立法院聯手通過「每人普發現金1萬」政策,並宣稱此舉是「還稅於民」;不料,卻遭外界猛烈抨擊,不少人認為恐債留子孫、錢沒花在刀口上。對此,媒體人張禹宣在直播時評論道,這筆2300億預算理應有更多用途,若能發展AI基礎建設,並且最終收穫成效,或許可以打造出「第二個台積電」、創造上億產值及台灣的新未來。但若發給民眾,很多人甚至不確定拿1萬能做什麼。
張禹宣首先觀眾詢問,對於個別民眾來說,1萬到底能做什麼?他說:「吃飯?感覺沒什麼差;買ETF,是能買多少啦?買黃金、股票,買得起嗎?上酒店可能都不夠」。並且,由於國民黨及民眾黨普發現金的前提,是建立在不撥補台電千億、造成電價可能調漲的基礎上,因此張禹宣認為,電費上漲也必然導致通貨膨脹,發一萬的效果是否直接被削弱,非常可議。
因此他認為,普發1萬基本上就是「共產主義」政策,由國家規劃財富均分、打倒資本階級,這正是共產國家的理念。另一方面,張禹宣也分析說,假如這2300億能集中起來,不僅有機會改良台灣農業、飲食產業、甚至也能優化製造業;他表示,AI是都今最大的契機,若投資2300億獲得成功,不無可能誕生第二個台積電。

他強調,這2300億若以普發現金的方式處理,對民眾個人來說,恐怕只能拿去吃飯、繳電費、買股票,各種「有的沒的、亂七八糟」一堆雜費。但若能集中交給政府,後者有能力辦大事,而非只是很廉價的財富重分配。張禹宣舉例說,像台灣目前面臨關稅戰,許多依賴低毛利率的中小企業,可能容易遭受重創;但如果這2300億真能投入AI實際應用,搭配台灣先天硬體優勢,屆時軟體方面也當然有可能超英趕美。
「可以徹底提升台灣原本依賴低毛利的中小企業、傳統產業,而且我只是隨便舉一個方向而已」,張禹宣說。綜上所述,他總結說,藍白所謂的還錢於民,其實只是將社會上富有的人、富有的企業,從他們身上把錢撥下來,灑給全台灣人;而若分錢佔比越來越高的時候,就會逐漸趨近於社會主義跟共產主義,但不見得有利於台灣發展。
張禹宣強調,說穿了這就是「共匪」,此政策完全就是「共產主義跟社會主義在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