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中小學生成詐騙新目標 假警察視訊嚇哭孩子轉帳

  • 發佈時間:2025/07/18 09:12更新時間:2025/07/18 09:12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恐怖!中小學生成詐騙新目標 假警察視訊嚇哭孩子轉帳

圖、文/周刊王

大陸雲南省瀘水市人民法院發布警示,並援引全國多地警方通報:詐騙分子假冒「公檢法」機關,利用恐嚇話術和假證件,專門鎖定中小學生實施詐騙。據《瀘水市人民法院》指出,已有數百名學生受害,損失金額從新台幣1.3萬元到逾50萬元不等,不僅涉及財產損失,更對孩子心理造成嚴重陰影。

更多新聞: 被演習警報嚇到!迪化街貓店長「薯條」驚嚇走失 飼主急協尋

根據大陸《央視》報導,其中一位小李在家刷短視頻時,接到陌生視頻通話,對方穿「警服」、亮假證件,恐嚇稱其「涉嫌洩露明星隱私」,甚至揚言「全家坐牢」。小李嚇得偷偷用媽媽手機轉帳人民幣12,343元(約新台幣55,500元),事後才揭穿騙局。

另一名學童小袁表示,自己也接獲假「警方」威脅,短短數小時完成77次轉帳,總金額達數十萬元人民幣(換算約新台幣135萬元),還有一名初中生遭詐騙者展示偽造「通緝令」,並要求開啟螢幕共享,最終轉走人民幣12萬元(約新台幣54萬元)。

根據《瀘水市人民法院》公布:2025年上半年,全國針對中小學生的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同比增長230%,受害年齡集中在8至14歲。為何孩子成為「最佳目標」?專家點出,孩童天生對「警察」「法官」抱有敬畏,一旦被指控犯罪,容易陷入恐慌,急於「配合調查」。此外,孩童的法律知識不足,大部分學生不知道「真警察不會線上辦案,更不會讓你轉帳」。缺乏防詐教育,導致判斷力低下。

最後就是家長監管不足,專家表示,有60%家庭將支付密碼告訴孩子,甚至開通免密支付。家長未安裝防詐APP,缺乏警覺意識,導致孩子在「獨處 + 上網」時極易被鎖定。另外,學生個資在黑市明碼標價:姓名、學校、家長聯絡方式,一筆只要人民幣3元(約新台幣13元),使詐騙者能精準「定向打擊」。

對此,專家就呼籲,學校與家庭優該做好雙線防護

校園方面:將反詐教育納入課程,開設「防騙情境劇」與「真假警官證識別」活動。

針對家庭策略:

關閉免密支付,設定單日轉帳限額。

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並啟用親情守護功能。

與孩子建立信任:「遇到陌生來電,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別怕挨罵。」

未成年人因缺乏防詐知識,易被詐騙集團恐嚇操控。(圖/翻攝自微博)
未成年人因缺乏防詐知識,易被詐騙集團恐嚇操控。(圖/翻攝自微博)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只因女童未將藥袋拿出! 高雄教保員竟直接甩巴掌害口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