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王馨曼、徐景明 採訪報導
日前新店廣興橋下,五名警義消在執行任務時,因強勁水流被壓入水底,不幸造成死傷,更令社會憤慨的是,這起事故竟是為了搶救違規闖入禁區玩立槳SUP的民眾所引起。夏季是水上活動的旺季,像是碧潭對岸的「灣潭」,是許多年輕人划SUP立槳的聚集地,但這樣的溪流存在什麼風險呢?

SUP起初在國內發展時大都在海邊活動,但海面上風浪較大容易暈浪,因此不少初學者改到溪或潭遊玩,像日月潭、坪林北勢溪都經常看見玩家的身影,不過這些秘境,有時都會成為險境。根據統計,有近五成事故發生在溪流,主要因為台灣溪流的特性:蜿蜒曲折、流速快、高低落差大,又有許多暗流。遊客不小心失足後,容易落入水中陷阱。

從事水中自救教育多年的教練張景泓,過去在海邊擔任救生員時發現,很多被救上岸的溺水者都說自己會游泳,但為什麼還會溺水,因為實際上在游泳池跟在開放水域玩水,完全是截然不同的環境與感受。儘管各縣市政府都會在網站上公布危險水域資訊,現場也設置告示牌,然而,憾事仍層出不窮,不過,教練張景泓說,如果我們永遠用禁止下水的方式來做,民眾永遠不會學習怎麼去跟這些自然環境相處,真正要推廣的是防溺教育,讓大家更願意親近大自然。更完整深入報導,請點選YouTube影片收看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