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熟門熟路搭車找溫飽 莫斯科「地鐵犬」成都市文化縮影

  • 發佈時間:2025/07/21 09:28更新時間:2025/07/21 09:28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流浪狗熟門熟路搭車找溫飽 莫斯科「地鐵犬」成都市文化縮影

圖、文/周刊王

在俄羅斯莫斯科,有一群早已融入都市生活的特殊通勤族,那就是「地鐵犬」。這些流浪狗成為莫斯科地鐵裡不可或缺的一景,每天搭著列車,往返各大車站,為的不是通勤工作,而是尋找熟悉的攤販與會餵食牠們的人類朋友。這些狗狗行為之自然熟練,早已被當地市民視為習以為常。

更多新聞: 日本參議院改選落敗 石破茂政府失參眾兩院多數仍拒辭首相

根據《IFLScience》報導,其實早在2008年,媒體便開始關注莫斯科這些懂得搭乘地鐵的狗。牠們不僅學會如何辨認列車,甚至還能正確選擇下車站點,甚至連電扶梯的使用也難不倒牠們。民眾時常能看到牠們衝刺上車,只為搶在車門關閉前擠入車廂。儘管莫斯科市內估計約有35,000隻流浪狗,但推測,真正懂得搭地鐵的僅約20隻左右。

這些地鐵犬,似乎比人類通勤族更能忍受擁擠的車廂,也更了解城市節奏。對於牠們為何會學會搭地鐵,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動物科學講師博伊德(Jacqueline Boyd)曾於2016年撰文分析,人類與狗數千年來的共同生活,早已讓狗擅於解讀人類行為,懂得從人類的舉止與表情推敲出哪些人願意給食,哪些人不宜親近。

更重要的是,地鐵犬已將列車與食物、溫暖棲息地建立正面聯想,就如同寵物犬透過訓練理解「坐下」換來獎勵一般。而莫斯科當地居民對這些狗的友善態度,也助長牠們的行為延續。

莫斯科地鐵犬現象背後,隱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人類學教授雷蒙(Alaina Lemon)表示,這些狗狗故事與蘇聯時代文化密不可分。俄羅斯人與犬的情感連結,在政治變遷中更顯獨特。蘇聯時期,當局雖禁養「資產階級寵物」,卻鼓吹工作犬如牧羊犬、拳師犬,反映其政治思維。1957年送入太空的著名太空犬萊卡(Laika),至今仍為俄人記憶深刻,而蘇聯時代更多曾搭乘太空艙又平安歸來的犬隻,更是國民驕傲。

在地面之上,蘇聯學者曾明確區分城市裡的犬群,將聚集垃圾場的稱為「垃圾犬」,認為牠們危險且成群結黨,而在市中心靠近攤販討生活的,則被視為「街犬」,性格更為親人。更有細分如「家犬」、「院犬」、「地鐵犬」(MetroPes),其中「地鐵犬」一詞源自地鐵站內的報亭MetroPress。

這些犬隻不僅搭電扶梯,也懂得選擇車門、車廂、甚至環狀線等有利移動路線,熟悉哪個站有食物、哪裡較為溫暖。研究發現,牠們會定點定向通勤,專為尋找食物或避寒而行動。部分市民甚至會為牠們讓座,或開門相助,展現出在蘇聯平等理想餘緒下,對這些眾生的善意與包容。

雷蒙認為,這些故事在英語媒體被簡化為都市冒險犬的奇聞,卻忽略了這其實是蘇聯時代留下的公民倫理遺緒。莫斯科市民對地鐵犬的善意,或許正反映著那段歷史中,社會成員共處的價值觀仍未遠離。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日本大選極右派「參政黨」成黑馬 日本優先主張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