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阿公阿媽再疼金孫,也不能亂餵藥!林口長庚就收治一名2歲男童,平常由阿公阿媽在帶,日前因為EB病毒感染發燒,阿公想到自己先前發燒到診所拿的藥有效、且還有剩,竟擅自餵下整包退燒藥,以為有減量就好,沒想到其中含有抗生素安莫西林,劑量還是成人吃的500毫克,隨後全身冒出紅疹,這才嚇到就醫,診斷正是亂用抗生素引發的延遲性過敏反應,須住院治療。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阿公阿媽再疼金孫,也不能亂餵藥!林口長庚就收治一名2歲男童,平常由阿公阿媽在帶,日前因為EB病毒感染發燒,阿公想到自己先前發燒到診所拿的藥有效、且還有剩,竟擅自餵下整包退燒藥,以為有減量就好,沒想到其中含有抗生素安莫西林,劑量還是成人吃的500毫克,隨後全身冒出紅疹,這才嚇到就醫,診斷正是亂用抗生素引發的延遲性過敏反應,須住院治療。
食藥署今(23)日召開例行食藥安全管理說明記者會,宣導兒童使用抗生素的用藥安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醫師吳昌騰分享上述案例。
吳昌騰說,該名男童被餵藥後,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全身皮膚疹,食慾明顯下降、活動力變差,明顯是藥物不良反應,最後必須住院治療。最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安莫西林(Amoxicillin)「被下重藥」,幸運的是,治療後恢復如常。
兒童並非「縮小版的大人」!吳昌騰強調,民眾切勿擅自將成人藥物「減量」給兒童服用,因為兒童體內各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於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和作用方式,與成人有很大不同,即使是減量處理,也無法準確推估安全劑量。部分藥品甚至在兒童身上可能導致呼吸抑制、腸阻塞、抽搐、心律不整等嚴重不良反應。且抗生素還有抗藥性的問題要考慮。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目前開立給兒童的抗生素藥水常見成分,包括安莫西林、頭孢菌素類、阿奇黴素、克拉黴素與磺胺噁唑等,常用於治療呼吸道、泌尿道或皮膚等感染症。
王德原說,據食藥署統計五年之內,國內通報的抗生素不良反應事件有2354件,僅占所有藥品的3.6%;其中發生在12歲以下兒童的有154件,症狀以皮膚最多(占69.9%)、腸胃道次之(13.1%)、呼吸道第三(3.4%) ,而肇事最多就是安莫西林(占55%)。
吳昌騰提醒,兒童是感染症的高風險群,而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感染的重要武器,偏偏使用不當會產生抗藥性,兒童使用抗生素臨床最常見的是中耳炎、細菌性肺炎、泌尿道感染以及蜂窩性組織炎等狀況。除了得依體重仔細抓開藥劑量之外,更要注意的是,得完整吃完療程,不能隨意中斷、減量或停藥。
家長必須要注意的還有,吳昌騰指出,兒童使用抗生素常見產生腹瀉,有可能大便次數變多或 變細,跟原先病程不一樣;再來就是容易發生皮膚疹,尤其有藥物過敏者,服藥後很快會出疹,有類似過敏反應都要留意,適時與醫師討論進行審慎的評估。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乳癌最痛竟在手術後! 「乳房切除後疼痛症候群」發生率可達65%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