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自願提供精子助人圓夢 5年間促成7件懷孕案例引發法律與倫理討論

  • 發佈時間:2025/08/03 07:08更新時間:2025/08/03 07:08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男子自願提供精子助人圓夢 5年間促成7件懷孕案例引發法律與倫理討論

圖、文 /周刊王

日本大阪府一名38歲的上班族男子「哈志目」(化名)五年前在好友吐露無法生育的困境後,意外開啟了長期的精子提供行動。他不僅協助好友夫婦誕下孩子,後續更透過社群媒體主動接受來自社會各方的精子捐贈請求,至今已經接受20多件委託,並促成其中7名女性成功懷孕。

更多新聞: 撞球間再傳春色…正妹助教被男客「一桿進洞」!激烈衝撞片流出「驚人價碼曝光」

根據《關西電視台》報導,起初,哈志目僅因好友患有無精子症而被請求與其妻子發生性行為以助懷孕。儘管震驚與遲疑,他最終仍接受請託,並在翌年迎來好友夫婦的孩子出生。自此,他意識到社會中仍有許多相同困境者,便透過社群網路服務開設帳號,自願進行無償精子提供。

他的做法包括提供大學學歷證明及每月自費進行的性病檢查報告,以提升信任度。提供方式分為兩種:一是以容器交付精液的「注射法」,二是根據排卵期與對方發生性行為的「時機法」,依委託者需求而定。雖無正式契約,但他透過通訊紀錄方式確認彼此共識,包括不承認子女、不支付養育費等條件。

讓人意外的是,聯絡他的多為女同志伴侶或不想結婚但希望育子的單身女性,反映出同性家庭需求逐漸浮現。哈志目表示,自己從未以營利為目的,僅憑「能為他人帶來生命的貢獻感」持續行動。他自述:「報喜訊的那一刻,是我最大的動力來源。」

然而,隨著社群網路服務上出現大量聲稱提供精子的匿名帳號,專家警告潛藏風險。獨協醫科大學埼玉醫療中心岡田弘醫師指出,透過社群網路服務交易不僅可能導致性暴力、詐欺,感染風險也不容忽視。標準醫療機構需進行至少兩次、為期六個月的HIV檢查才可使用捐贈精子,簡易檢驗無法替代。

岡田醫師亦提到,為避免同源近親結婚造成遺傳疾病,日本產婦人科學會建議每位捐贈者不應讓超過10名子女出生。然而透過社群網路服務交易,難以掌握出生總數,曾有海外案例中單一捐贈者導致超過100名後代。

此外,日本政府對生殖輔助醫療的規範仍具爭議。今年2月提出立法草案,僅承認合法婚姻夫妻有資格接受精子提供,將女同志及單身女性排除,引發社會強烈反彈。最終該法案未能審議即告廢案。對此,哈志目坦言:「如果制度健全、合法化,根本不需要像我們這樣的個人捐贈者。是因為國家放任空白,才讓人們冒險尋求這些選項。」

日本尚無明文規範個人間的精子提供交易,社群網路服務交易成為主要聯絡管道,專家對感染與倫理風險提出警告。(圖/翻攝自X)
日本尚無明文規範個人間的精子提供交易,社群網路服務交易成為主要聯絡管道,專家對感染與倫理風險提出警告。(圖/翻攝自X)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陳其邁杉林、甲仙、茂林勘災 籲民眾暫勿前往山區並加速搶修關鍵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