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視新聞/丁禾 綜合報導
伊拉克南部的巴斯拉,受到阿拉伯河灌溉,農業蓬勃發展,盛產椰棗。不過近年因乾旱等因素,阿拉伯河海水倒灌,土壤鹽鹼化,不再適合耕作。農民們只好離開河邊,在沙漠裡種植椰棗。
金燦燦的椰棗,是伊拉克巴斯拉省的名產。由於乾旱、土耳其在上游興建水壩等因素,流經巴斯拉的阿拉伯河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倒灌,土壤鹽化的程度,就連耐旱耐鹽的椰棗都無法忍受,迫使農民將農場遷進沙漠中。椰棗農場主人阿布杜:「這些水是地下水井水,可以取代阿拉伯河水。」
透過抽取地下水,農民在沙漠中開闢人造綠洲。比起鹽化的河水,沙漠中的地下水,對農民而言反倒是更穩定的淡水來源。
椰棗農場主人阿布杜:「讚美神(椰棗的品質)都很好。」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卡倫河交匯而成,上游流經土耳其、敘利亞等國。2024年,土耳其總統塔伊普曾拜訪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承諾將推動10年的河川整治計畫,從上游改善阿拉伯河的水質情況,不過目前尚未看到明顯成效。